公孙贺看皇帝的态度,也知道卫青肯定是在皇帝身边留下定了,他一个九卿之一的太仆,和卫青又没有什么龃龉,何必为了一时的输赢得罪有淮南王翁主撑腰,被皇帝看重的近臣,所以憨憨的一笑,浑不在意皇帝的打趣。
就是,让你狗眼看人低。
刘陵确是没好气的乜了公孙贺一眼,随即担忧的看向卫青,关切的问道:卫青,你没伤到吧?
刘陵虽然也跟着雷被学了几日舞剑,但对公孙贺和卫青这样真正的搏击之术还是看不懂,只是觉得公孙贺皮糙肉厚的,卫青到底从小就亏了身子,营养不良的长大,混战中可别伤着了。
翁主,青无事。卫青摇了摇头,对着刘陵示意自己没有受伤,刘陵顿时放心了下来。
无事就好。刘陵笑着道。
卫青赢了比试,身为主人翁的刘陵很是与有荣焉,她骄傲的扬起了下巴,得意的瞧着刘彻,仿佛在说:让你看不起我们,看,还是我们赢了吧!
看着这样略有些孩子气的刘陵,刘彻哑然失笑,想起自己应承下了刘陵卫青如果胜了公孙贺就将他留在身边,沉吟了片刻,道:朕一言九鼎,既然卫青赢了,日后就让他入南军做个侍卫吧。
南军?好似是守卫宫殿的侍卫啊。
刘陵对汉朝的官职官位什么的不太清楚,她只模糊的记得历史上卫青刚入宫的时候好像是从建章监做起的,后来加封侍中,太中大夫
总觉得刘彻有些小气怎么回事?
刘陵狐疑的看着刘彻,心里泛起了嘀咕,眼看卫青欣喜若狂,已经躬身行礼叩拜,还对刘彻感恩戴德的,刘陵厚着脸皮凑上去,在刘彻身边有些谄媚的说道:堂兄,你看这职位是不是给的有些低了,我觉得凭卫青的本事日后肯定是能封侯拜相的大才,当个小小的侍卫也太屈才了。
说着,刘陵还略带委屈的吐槽道:我都没拿他当个小小的侍卫呢。
呵,你别得寸进尺啊。刘彻觑了刘陵一眼,再次对刘陵的厚脸皮表示深切的了解。
这怎么能算得寸进尺呢。刘陵准备和刘彻讲一番道理,其实也是准备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刘彻明白自己对卫青的看重。
卫青可是臣妹特别看重的人才,派人教他剑法武艺,可以说是悉心栽培,举荐给您的时候臣妹都是忍着心里的不舍,结果您就给个小小的侍卫之职,是不是太不给臣妹面子了?
你在我这有面子吗?刘彻很怀疑刘陵话里的真实性,但从卫青被刘陵留下做陪客,和他们一起用膳,而且两人还毫不避讳的共用一张桌案来看,只怕这两人之间还真有点什么猫腻。
秦汉时期民风开放,公主、翁主之类的贵女养个男人也不算什么,看在卫青勉强胜了公孙贺的份上,刘彻才让人从侍卫当起,谁知道卫青本人还没说什么呢,刘陵居然先不愿意了。
朕已经很给你面子了,否则根本不会搭理他,更别说让他从侍卫做起了。刘彻傲然的说道。此时的他尚不知道日后卫青带给大汉的对匈奴的打击和胜利,此时的嘴硬都是未来深深的后悔,什么君臣初次见面就托付信任都是没影儿的事,此时的卫青在刘彻看来不过是一个勉强过得去的陌生人。
刘陵也知道是这个道理没错,但侍卫也确实太低了,历史上卫青因为卫子夫进宫后也进宫当了侍卫,但这根本不被馆陶大长公主看在眼里,卫子夫后来有了身孕后,馆陶大长公主甚至公然派家仆去宫里绑架了卫青,意图杀害他,若非卫青的同僚所救,只怕青史上早就没有卫青这个人了,也没有后来大汉对匈奴的胜利。
馆陶大长公主尚且如此,何况那些狗眼看人低的皇亲贵族?卫青的背后只有自己这一个小小的淮南王翁主撑腰,委实不会被人看在眼里,既然如此,刘陵当然要想方设法的给人添加砝码。
臣妹也知道卫青年纪太轻,做个侍卫也确实绰绰有余了,但他脑子灵活啊,对上明知道不是对手的公孙贺都知道用上兵法,以弱胜强,堪称大将之才,再有陛下的调教,日后定能帮陛下攻克匈奴,战无不胜。刘陵想了想,觉得单靠自己这个说客不一定能说的通刘彻这个死脑筋,便打算让卫青上。
刘彻是一个好战分子,也是个心有决断的明白人,他不会做以貌取人和论资排辈这种蠢事,而是秉行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的原则,非常喜欢破格提拔和重用具有新思维,适应新形势的年轻人。
汲黯后来也曾说过刘彻用群臣如积薪,后来者居上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