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回到张家不提。谢凡洗漱完毕躺在床上,想起今晚玩耍尽兴颇为开心,又想起周家小姐,除了衣裳,只记得是个年轻女孩儿,生了一张白净小脸。灯会虽然是张灯结彩,灯光璀璨,可相对之下,那酒楼二楼就显得暗了,只有惊鸿一瞥,周小姐眉眼五官其实他也看得不甚清楚。
隔了一天,便收到了谢老秀才来信,是来兴送来的。谢凡打开一看,前面照例拐弯抹角有些寒暄之语,仔细看来,中心思想果然是问谢凡觉得周家小姐如何。
谢凡见天色不早,先招待了来兴喝茶吃饭,又留他在张家小院子里住一宿,明早再出发回家。晚上谢凡点上灯,铺好纸张,拿着笔思忖如何给祖父回信。谢凡想:“那晚其实连周小姐相貌也没看清楚,不过就算不是十分漂亮,至少应该也不丑吧。更重要的是,按照如今审美标准,哪怕是位绝色美人,我也不见得认为好看。”
突然想到早些时候在秦淮河上所见花枝招展的妓女们,他不禁浑身一颤。“要是真能娶一个像王二哥家小闺女那样,没裹脚不扭捏的女孩就好了。”谢凡心里想,但是随即又想到当时祖父对王二哥大发脾气,不禁摇了摇头,打消了这个念头。“如今但凡有点身份地位的人家都会给女儿裹脚,这位周小姐一定也是,只盼着她裹脚不要那么成功,脚不要太小,能稳稳当当走路才好。”
想了许多,谢凡叹了口气,两家大人安排他和周小姐灯会上见一面已算得上十分开明了。就算这次自己强烈反对,没有这位周小姐,也还有别的小姐,还不一定能这样先望上一眼呢。谢凡最后自我安慰了一下:“周小姐会往我头上扔瓜子皮,虽然乱扔垃圾不好,但也说明她性格还是挺活泼开朗的。而且我现在才刚刚十三岁,再怎么样也要等我十六岁了才能结婚,还有三年。”
于是谢凡在回信上也照例先寒暄几句,重点写上“婚姻大事,听凭祖父大人安排。”次日大早便安排来兴吃了早饭,将回信交付给他带回家去。
这边谢家来信询问谢凡意见,那边周家父母也忙着探女儿口风。周小姐生身母亲原本是周夫人房里使唤侍女,被周老爷收用后生了周小姐。周太太原来生了三个孩子,大女儿在周老爷在西北做官时便嫁了人,留在了西北,两个儿子大了也都在外地做官。晚年膝下寂寞,便把周小姐记到自己名下抚养,如同亲生一般疼爱。
周老爷夫妇对周小姐婚事自然十分上心,周小姐回家后几个丫鬟养娘便争先恐后向主人夫妇绘声绘色讲了:秦淮灯会上小姐如何在酒店二楼望到谢凡,如何把瓜子壳儿吐到谢凡身上,谢凡见了小姐如何不恼还给小姐作了一个长揖。末了几人还夸了几句谢凡生得标致云云。
周太太听了便说谢凡是个守礼的,将来必定爱护妻子,相敬如宾。周小姐生母也附和着说:“大姐说得有理。”周老爷先听说女儿往谢凡头上吐瓜子皮儿,便知道女儿十有八九是看上了这个谢小秀才。又听妻妾都如此说,心中主意就定下了七八分。
又请周小姐出来,问她觉得如何,周小姐倒是害羞起来,两颊绯红着说:“婚姻大事,任凭父母安排。”便低头不肯再说。
于是谢家周家两边都打定了主意,开始写立婚书,依礼聘嫁。明媒正娶需要严格完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统称“六礼”;又有聘书、礼书、迎亲书,三份文书,统称为“三书”。
谢老秀才溧水县中寻了一位官媒人,带上礼物向周家提亲,周家自然允了,是谓“纳采”。接着谢周两家又互换谢凡和周小姐两人庚帖,请了先生为两人合八字,是谓“问名”。
谢凡肖丑牛,周小姐大谢凡几个月份,肖子鼠,先生看了自然说是合的。又私下告诉周老爷夫妇:婚后周小姐能压住谢凡。周老爷夫妇听了更是欢喜,额外给先生封了银子。
合过八字,谢老秀才和媒人一道,带上礼物再登门拜访周家,两家写下聘书,媒人也签字画押,从此谢凡与周小姐便是正式缔结了婚约。是谓“纳吉”。
第24章周先生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