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发家致富考科举 > 第18章
推荐阅读:

第18章(1 / 2)

李宁这话把谢凡听傻了,接着李宁又说道:“听说这位伍大商人是做皮货生意的,有钱得很。他和陆大哥十分投契,南京分别时便约定:以后再来应天府做生意一定来溧水县相见。三月后果然来了,来了之后,他听说家里有意给陆大哥说亲娶妻,便主动提议把妹子嫁给陆大哥。这个伍小姐生得花容月貌,和陆大哥两人生庚八字一测又是天作之合。这亲事便定了下来,伍小姐千里迢迢来了溧水,伍家还陪送了好几船嫁妆。”

这些事情李宁是听了许多人所说只言片语,东拼西凑才捋出来。他一口气对谢凡说完,心里颇觉得意,仰着小脸,等谢凡夸奖。

谢凡听完瞳孔巨震,露出一脸钦佩之色,李宁果然十分受用。

谢凡确实钦佩李宁如此能打听,更是真心钦佩伍达志居然主动送妹妹做同妻。“单纯从陆表兄方面看,这伍达志真是够仗义,相好一场,送了个漂亮妻子,还陪嫁大额嫁妆,也难怪舅爷爷喜笑颜开。可伍达志对自己妹子也太狠心了,只考虑相好不考虑亲人啊。”谢凡心中暗自感叹。

又想到两人昨晚激烈战况,他不禁浑身一颤,“也不知道是谁给谁带了绿帽,可真够乱的。”谢凡最后感叹了一声,不想再思考这事了。他决定先放下思想包袱,珍惜眼前的快乐。

喜宴后又请了戏班唱戏,谢凡觉得大概是昆曲。可惜唱词都咿咿呀呀,前世他听不明白,如今他还是听不明白。旁边李宁看得专心致志,目不转睛,还不时喝彩。祖父祖母坐得远一点,在和陆有富陆才明父子闲谈。

谢凡只好专心看台上演员们身段扮相,戏服花花绿绿,一个小生一个小旦脸上都化着浓妆,红红白白。两人甩着水袖又转圈圈,又唱一段词,然后转到帘子后面去了,谢凡猜测大概是个才子佳人戏。恰好周先生出去小解回来,原先位子靠前被人挤占了,只好坐到谢凡旁边。谢凡连忙趁着空挡问周先生这是哪一出?

周先生一副吃惊表情,说到:“这可是大名鼎鼎《琵琶记》,本朝太祖都在宫里听过。”

谢凡依旧茫然,便请周先生把故事大概讲讲。周先生便大略讲了,《琵琶记》大概情节是:汉代一个书生离开父母妻子进京赴试,经年不归,失去联络,又娶了丞相女儿,结果父母在家乡去世,原配妻子历经艰难到京城寻夫相认,书生最终带着两位妻子回乡。

谢凡听了觉得这情节实在过于离奇,缺乏逻辑。这书生在京城往家乡送信,一次不成就不能多送几次吗?丞相也是想不开,非要把千金小姐嫁给已经结过婚的书生。千金小姐更是倒大霉,离开家乡亲人还二女共侍一夫。最后居然还强行大圆满了,书生家居然被嘉奖,莫名其妙达成“光宗耀祖”成就。

周先生见谢凡面色古怪便问他:“凡哥儿,可是听戏太吵了,还觉得头晕、身子不爽利?”

谢凡摇摇头说:“身子好了,只是觉得这故事情节怎么这般古怪?真有在京做官与家里多年不通音讯?相府千金小姐嫁给书生的么?”

周先生哈哈一笑,说道:“戏文自然是故事,都是编出来糊弄愚夫愚妇的。我们读书人也就看个热闹罢了,你可莫要被戏文蒙骗了去。如今送信也偶有不成,但是多送几封便好了,我在西北时候尚能与你祖父通信。婚姻大事皆是门当户对,何况如今婚嫁最重门第财力。女子出嫁都需备上丰厚嫁妆,哪有这种好事。”

说到后面几句,周先生表情似乎有些伤感。谢凡也不好再问,附和着随意说了几句,两人便止住了话头。接着戏台上又唱了几出戏,也有打的也有闹的。不过谢凡还是没看明白,只看了个热闹。

唱罢了戏,陆家又摆了晚饭,流水似的鸡鸭鱼肉。谢凡这付身子骨,到底年轻。虽然昨天晕驴车,晚上又吹了冷风受了惊吓,上午人都难受着,现在也缓过来了。因为中午几乎没吃东西,谢凡也开始觉得有些饿了,和李宁一同闷头吃饭,吃得肚皮滚圆。

晚上是陆平友和伍小姐洞房花烛夜,陆平恭蒋云几个学生都在周先生手下念书,平素和陆平友玩得好,张罗着要闹洞房。谢凡因为昨天才听了陆表哥墙角,对此事心理阴影还没消退,自然敬谢不敏,连声说:“我来时坐驴车坐头晕了,身子不爽利。我年纪也还小,早就困了,须得要睡了。”

说罢一溜烟跑回自己房里,晚上也不多想,上床蒙头就睡了。第二日起来,谢凡觉得神清气爽,心里大大感叹“年轻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