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发家致富考科举 > 第8章
推荐阅读:

第8章(2 / 2)

陆家两兄弟一同参加,只有兄长一人录取。不过弟弟陆平友年纪还小,只是第一次参加县试,以后机会还多。这次不中也没有多么忧伤,陆平恭半晌便把烦恼抛在脑后,开始为兄长高兴。陆平友倒是性格沉稳,听到取中也只是高兴了一阵,面上就恢复了沉稳。蒋云年纪最长,却偏偏只差一点落榜,心情最为沮丧,独自一人沉默不语。神童李宁年纪最小,是第一次参加,却一次成功又名次最高,忍不住笑容灿烂,喜气洋洋。

一时间有人欢喜有人愁。

又过了一天,县上就造好了册,送往府学。陆平友,李宁,谢凡三人还是一同结伴去南京城准备参加府试。因为三人都还年幼,三家人合计便还是由谢老秀才带着,每人人再各自带着一个小厮,一同去投奔陆家在南京城的亲戚张家借住,好准备参加考试。

谢凡祖母陆氏的娘家是邻县一个大地主家庭,虽然不是乡宦,八代都是农户几乎没有读过书,但是陆家人似乎是基因里带来的身体好,肯干活,经过三代人努力成为了当地数一数二的富户。

在陆氏父亲陆老头那辈,邻村闹过一场大蝗灾,饿死不少人,偏偏陆氏父亲陆老头当时年轻力壮熬了过来。因为蝗灾导致了村里人口大大减少,本来穷到娶不上媳妇的陆老头运气不错娶了一位死了丈夫的回娘家的年轻寡妇蒋氏。蒋家本来有几十亩上好的田地,经过陆老头年轻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庄稼把式,几年的勤劳耕作,逐渐有了积蓄,一家人日子好了起来,后来又低价买了更多的田地,等到陆老头晚年陆家已经攒下了一百亩田地。

陆老头在外勤劳致富,妻子蒋氏也没有闲着,一共生育了四个子女:长男陆有富是如今的陆家家长;长女陆大姐嫁给了应天城里开绸缎店的张家做填房;二女就是谢凡的祖母陆氏,小名叫二姐儿,嫁给了邻村的读书人谢家;三女在三姐妹中最漂亮聪明,可惜在八岁的时候跟着家人赶集被拐子拐走了。

在蒋氏四十多岁的时候,陆家已经是大户了,于是张罗着给陆老头纳了一个十五六岁的佃户家姑娘做小妾,隔年又得了个小儿子。可惜这个孩子先天不足,没有养大,一岁上下就夭折了。后来这位小妾也在陆老头去世后回娘家再嫁了。

陆氏父亲陆老头在儿女婚姻上既十分精明,又有远超一般农户的远见。陆有富娶了张家老掌柜的小妹妹,陆大姐又嫁给了张家老掌柜做填房。长男长女和南京城里做生意的张家换亲,省下了不少嫁妆彩礼。

长男长男的婚事上得了实惠,剩下两个女儿的婚事,陆老头便打算追求些名声。本来想着小女儿最漂亮聪明,适合嫁到读书人家,给小女儿和当年的谢老秀才定下了门娃娃亲。二女儿性格虽然老实温顺,但是相貌实在普通,嫁给青年才俊恐怕不容易,所以陆老头盘算着把二女儿嫁一位丧偶的乡宦老爷。

只可惜和谢家的娃娃亲订下没多久,如珠似玉的小女儿在集市上丢了。一来二女儿的亲事还八字没有一撇,二来陆老头又舍不得和谢家的亲事。如果和读书人家攀上亲,将来在乡间县里也有些面子。谢女婿如果能考上功名,自己家也鸡犬升天。因此哪怕二女儿长相中下,年纪也比当年的谢老秀才大了五岁,陆老头也多多补贴嫁妆,在邻村买了五十亩上好的水田给陪送了二姐儿,嫁给了当年的谢老秀才。

这边当年的谢家因为历代都不善经营,家里已经显出颓相,老秀才的父亲自然希望给儿子娶一位嫁妆丰厚的妻子。至于陆家女儿是不是美貌聪慧,和儿子是否年貌相当,谢老头根本不放在心上。老秀才年轻时就是个迂腐书生,一心想考取功名,圣贤书上讲娶妻娶贤,那就是一定对的,对皮相也不太在意。

这边谢家高兴好不容易和富户结亲,对新娘子嫁妆丰厚非常满意。这边陆家欢喜相貌平平的闺女嫁给年轻才俊,将来前途一片光明。老秀才正经迂腐,陆氏温顺老实,两人性格偏偏一拍即合,成婚几十年夫唱妇随,相处和谐。一番阴差阳错倒是成就了一段好姻缘。

陆老头去世后,长子陆有富继承家业。此时陆家已经是富户,便也给自家孩子陆才明请了先生启蒙读书。可是外甥肖舅,陆才明和舅舅张老掌柜一样爱经营赚钱。识文断字能写会算之后,渐渐就不耐烦读什么之乎者也了,甚至还跑到南京城和舅舅学做生意。

谢凡的短命父亲谢少爷去南京城读书时,与这位精明表兄相见,简直是相互看不惯,一个觉得对方满身铜臭,一个觉得对方弯酸迂腐。谢家人素来爱面子,便就和张家陆家少了来往。等到谢少爷身死,老秀才硬是不愿求助有钱的亲戚,宁愿掏空家底也要保全面子。

陆才明有了儿子之后,陆有富也请了位周正先生给孙子启蒙读书。虽然陆才明不爱读圣贤书,他两个儿子陆平友和陆平恭却颇为上进,六七岁启蒙后,两人都是规规矩矩的小学生,一点纨绔子弟的陋习都不沾染。周围邻居亲戚看陆家请了位好先生,子弟教得很好,便纷纷去求陆才明,想把自家子弟送给周先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