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摇曳,将两人的身影投在墙壁上,孟令窈随口问道:“听说昨夜宫中出事了?”
裴序点点头,三言两语说出昨夜的真相。
孟令窈听罢,沉默了片刻,忽而抬眼看他,烛光在她眸中跳跃,“我以为你会亲自出手。”
救驾之功,何等荣耀。
裴序神情淡淡,夹了一筷猪肝放到她碗里,“我不宜过深地牵涉其中。”此事由军中之人处置最为妥当,大表哥便是极佳的人选。
孟令窈看着碗里那块猪肝,嫌弃地用筷子戳了戳,还是乖乖吃了下去。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她着实不关心,只知道这次的事情让自己外祖家得了利,倒算件好事。
三皇子的丧仪办得极为简陋,连庆王夫妇当年的规格都不如。庆王府中,素馨县主听到这个消息后,又哭又笑,状若癫狂,嘴里反复念叨着“报应,都是报应”,吓得侍立的丫鬟都不敢上前。
作为三皇子的遗孀,赵如萱本应前往雁门守制,但皇帝念在她年轻守寡,特许她留在京城。
这日,孟令窈终于被太医允许可以离开房门到院中走动。她正在花圃边观察几株新移栽的奇花异草长势如何,菘蓝来报说赵小姐求见。
不多时,赵如萱走进院中。她身着素服,神色平静,身后跟着几名女护卫。
“这几个人还给你。”赵如萱开门见山,指了指身后的护卫,“多谢你相助,若非有她们,我怕是要随齐景一道去了。”
孟令窈不解地看向她,“怎么回事?”
“齐景在宫中出事后,他的那几个幕僚冲到我房中,说要杀了我为主子殉葬。”赵如萱语气平静,仿佛在说别人的事,“还好有她们护着,不然……”
孟令窈无言。三皇子行事愈发疯狂,他的那些幕僚恐怕也脱不了干系,最终落得这般下场,也不算冤枉。
她看着赵如萱,恍惚间觉得眼前这个女子既熟悉又陌生。她与记忆中的那个赵如萱几乎判若两人。
眉眼间多了冷静与锐利,曾经那种无忧无虑养出的天真烂漫完全消失了。她一时也说不清,这样的改变,是福是祸。
“往后有什么打算?”孟令窈轻声问道,示意她在石凳上坐下。
赵如萱牵了牵唇角,那笑容里带着几分自嘲,几分释然,“我若是寻常人家,或许还能和离改嫁。就像嫂子、不,是方夫人,或是卓夫人一般。可既然嫁入皇家,这一生就注定是皇家的人了。”
“也没什么不好,顶着三皇子遗孀的名头,至少一生衣食无忧,还有一府的奴才伺候,已经胜过许多人了。”
她望向远方的天空,眼神有些飘忽,声音轻得像是在自言自语,“等风波平息,我想请旨去泰山祈福,或者去北疆看看。我痴长这些年岁,还从未出过京城。”
孟令窈轻轻点头,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她们身上,斑驳陆离,“愿你往后一切顺遂。”
春去夏来,宫中终于传来了期盼已久的喜讯——静妃娘娘诞下一子!
皇帝大喜,颁布恩诏,减免各地税赋三成,大赦天下,以示皇恩浩荡。京城上下一片欢腾,茶楼酒肆里都在议论这位小皇子的降生。
孟令窈身体也大致康复了,挑了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带着贺礼进宫探望静妃。
静妃见到她十分欢喜,拉着她的手细细端详,“瞧着你气色好多了,本宫就放心了。”她目光温柔,体贴地避而不提皇子的事,生怕触及孟令窈的伤心事。
“娘娘,不知可否有幸见见小皇子?”孟令窈主动提起,神色坦然。
静妃微微一愣,随即笑着让乳母将孩子抱来。
小家伙裹在明黄色的襁褓中,白白嫩嫩,眉眼像极了静妃,十分俊俏。孟令窈看着他挥舞的小手,心中某个地方柔软了下来。初生的小生命,宛如树梢新发出的嫩芽,总是叫人心生欢喜。
待乳母将皇子抱走,孟令窈让菘蓝奉上一个精致的锦盒,“这是我照着古方调的祛斑香膏,找几位有孕的夫人试过,有些效用。只是各人体质不同,未必人人都有效,娘娘若不嫌弃,可以试试。”
静妃又惊又喜,接过锦盒轻轻打开,一股清雅的香气扑面而来,“你病中还惦记着这个,叫本宫如何过意得去?”
“研究这些于我而言是一种乐趣,不觉辛苦。”孟令窈含笑答道,眼神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