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沉思一息,便道:陛下既然如此宠爱二公主,恕臣女直言,明眼人都知晓,二公主文韬武略皆远胜于三殿下,也优于大殿下,为何陛下不将她
绮儿是个好孩子,但她无心这把椅子,加之她母妃,也很是不愿她坐上去,不若将来当个闲王,赐一块封地,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便好。朕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自然是宠一些。因朕虽为一国之君,也是一个父亲。
于红英见他神色坦然,字句真诚,不像是在试探或是埋什么套让于家钻,心中大石渐渐放下,只保有部分警惕。
臣女大约明白了,陛下是想让于家帮二公主握着御林军,满椋都都知晓,于家嫡亲孙女嫁了二公主,御林军统领的牌子一旦落到臣女手中,谁又能想不透这点呢?
成兴帝似早就知道她有此一问,不仅不作答,反而问她道:那依六小姐之见,朕要给女儿留保命的后路,御林军该如何处置?
于红英看不透成兴帝。
兴王本是个闲王,入东宫以太子身份监国三载,才荣登大宝。尽管如此,他还受先太后掣肘,太后垂帘直至病逝,周家在朝中积威甚久,他是好不容易才走到今天这步的。
此人城府深不见底。
才这一会儿,一问一答之间,于红英已猜测许多,先前成兴帝提及荀大家,属实让她乱了阵脚,可她不能露怯,此等紧要关头,她一旦露怯,那么成兴帝就决计不会再忌惮于家。
她想了想,面不改色道:陛下,臣女倒是有个人选,可担御林军要职。
成兴帝温和笑着:谁?
于红英答说:臣女伯父振东伯,有个嫡孙女,二公主和小侄大婚时回过椋都,她是个纨绔,养在辽东,家里野惯了。只要御林军中二公主提拔的能人尽数抽离,朝臣们便不会再去担忧什么。
成兴帝笑问道:于徵么?朕早两年就听说过,她和绮儿年岁相当吧?
于红英道:小些岁数,才刚满二十二呢。
成兴帝想也没想,便道:那就定她了。
于延霆呼出一口气,心弦松了。
成兴帝扭头看他一眼,似关切道:你咋出这么多汗,屋子里闷的?劳你同朕受罪,这身体是受不得一点凉了,此事定下来,朕也能宽些心,时辰也不早了,让王路远送你父女二人出宫,归府吧。
于延霆起身,叩拜后,推着于红英的轮椅往外走。
门口的锦衣卫帮着他们开了殿门,王路远起身走近,笑得一脸讨好,说:大柱国,下官送您归府。
【作者有话说】
改小bug.
第154章诓哄
◎没有哪处不好的吧?◎
曹大德在锦衣卫撤走后回来,他进殿时,成兴帝又用帕子捂着口,在剧烈咳嗽。
他心疼坏了,忙上前伺候温水,帮着成兴帝抚着背。
成兴帝激咳一阵,缓了一口气便说:你的事可都办了?
曹大德眼睛有些发红,缩着脖子扁着嘴,说:奴婢都照陛下的意思办了,小顺子的对食在坤宁宫当差多年,近日刚升为大宫女,有这层干系在,他出不了错。
成兴帝喝了水,把手里染血的帕子递给曹大德,又问他:你没露马脚吧?
奴婢演得可真真的,小顺子胆小,他脑子也不大聪明,定不会怀疑。曹大德将血帕子收起来,攒在锦盒里,陛下顺利骗过侯爷和于六小姐了,二公主那边,可要叫人给她通个气啊?
成兴帝斜眼笑说:你怎知是骗过了?
锦衣卫没有动手留侯爷和于六小姐在宫中,不正是骗过了。曹大德努嘴道:奴婢心疼陛下,您都这样了,还要前后操劳。
成兴帝无所谓地笑了笑,道:也不叫骗过了,朕还没开始骗,他们自己就想好了把于徵送来,朕也没费心去诓他们。对了,你拟一道旨,把崔漫云调离椋都,让她明日就动身。
曹大德依言,回到御案前磨墨,问成兴帝:陛下因何突然要调走崔副指挥使?
成兴帝的手指敲着膝,沉思片刻,说:谷允修的后事,王路远替他办好了,锦衣卫必须群龙无首,你办的事才能成,所以,崔漫云必须调离椋都。
曹大德大约听明白了成兴帝的意思,又问:那让崔副指挥使去哪儿?
成兴帝这次没犹豫,盯着落地宫灯的黄芒说:先往通州,再往鹭州。盛夏过后,马上就到了秋收,让她去督察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