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女孩子尽管已经有心理准备,可是一夜纵马三百里的疲惫,足矣消耗掉她们对生的渴望。一夜颠簸,下半身都感觉已经不是自己的,完全麻木掉。茫茫草原,想找个躲藏休息的地儿都没有,但她们不想拖后腿,都咬牙坚持着。
他们的坚持以凌淑锦的落马而告终,还好他们一直沿着水源走,就干脆都下马喝点水。在奔跑的过程中他们换过一次马,还好他们还有马可换。
凌淑锦精疲力尽地躺在裴柔丽小小的怀抱里,笑着对她说“你带着秋晨、秋灵走吧,你们还能活。”
裴柔丽揉碎手里的干粮,塞进凌淑锦的嘴里,又将水壶对着她往嘴里灌。秋晨、秋灵看得有些不忍心,可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围着公主帮她顺气,怕她被裴柔丽粗暴的喂饭方式给呛死。
七人休整了一会儿准备继续出发,凌淑锦就被绑到体重最近的裴柔丽身上,和她同乘一马,继续赶路。
第017章言清和
短暂的休整之后,体力还是跟不上,骑行的速度就慢了下来。远远的,身后好像有马蹄声响起,是匈奴兵追上来了,秋晨、秋灵对视一眼,落后于队伍最后,手里紧紧握着刀。
程应允握着抢来的箭矢,心里那根弦也绷得死死的。只有裴柔丽,只顾着绑在她怀里的公主,使劲的挥斥着马鞭前行。父亲说过,她要誓死保卫公主的安危,公主身上系着三万将士的性命,若公主死了,朝廷追责下来,他们都会被降罪。
十年过去了,白惊还常常梦到在草原上逃忙的场景,还好最后他们都活了下来,随着公主回了临安城。
可是,公主的劫难却还没有结束,平静了两年之后,皇上迫于朝政压力,立了世家大族张氏嫡女为中宫皇后。
世家大族中出了皇后,气焰立即嚣张起来,全心全力帮朝廷推行新政的寒门一派就处于劣势。皇上便又将目光看向了长乐公主,没有办法,那时只有长乐公主到了适婚年龄。
皇上想将她嫁到寒门一派的言家,言傅领是先皇时期的状元,凌帝登基时,他不过是经管一县的七品小官。
凌帝勤政,登基第二年微服私巡时,路过言傅领管辖的小县城,发现这位状元不但学识广阔,做事还有手段会变通,仅用两年便将该县的赋税收入提高两成,县里百姓也不再饿肚子,都对他赞不绝口。
后来言傅领被凌帝提拔,一路从七品小官做到掌管豫鄂江州的总督府,官拜一品,是他一直冲破各种阻挡,推行朝廷的新政。
因为他为官清正,又致力于推行有损世家大族利益的新政,总是被朝廷里那些世家官员揪着,行事稍有不慎,弹劾他的折子便一大堆。这些年他在外为官,也不怎么照顾家里,大儿子二十岁了还未成亲,凌帝便下旨,将他的大儿子言清和指为长乐公主的驸马。
那时候长乐公主十八岁,在张氏刚被立为中宫皇后那年,她又被嫁给身体抱恙的言家大公子。
在皇上指婚的时候,言傅领便上书表明大儿子有顽疾在身,恐不能长寿,只会耽误了公主。
可皇命已出,不能收回,凌淑锦再度沦为政治的牺牲品,被嫁到言家。
言夫人也不想同意这门婚事,她觉得长乐公主是二嫁之人,配不上她玉树临风的大儿子,成婚后不顾凌淑锦的公主身份,总是摆出婆母的款儿立规矩。
还好言清和是个极温柔和善的人,成婚当日不愿与大公主同房,说他是将死之人,不愿耽误了她。
成婚后也事事体谅她,规劝母亲不要难为公主,说公主是为国立过大功的女子。还经常缠着凌淑锦给他讲些在边关的事儿,说他从小便想去军营过戎马生活,只是他自小身体不好,母亲不同意他习武。
后来言母不停劝说,还总是想在礼数上拿捏公主,言大公子不顾他们反对,带着大公主搬回了长乐坊。
从小到大,凌淑锦从未被哪个男子如此呵护过,父皇拿她当棋子,卢家拿她当靠山,她厌恶这些只醉心于权谋的男子。
可是言清和却与他们不同,虽然体弱却从未舍弃赤子之心,他饱读诗书,也懂兵法。会吟诗作对,也会侍弄花草,还在公主府建了一座温室花棚,冬天也能有鲜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