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荒城之月 > 第23章

第23章(2 / 2)

“蛙腿粥?现在是冬日,何来的青蛙?”萧镶月奇道。

“少爷一直想让小少爷一年四季都能喝上这粥。小厨想到一个法子,夏日抓鲜活青蛙储入冰窖,使之冬眠,需要时随取随用。去年温度太低,没有掌握好。今年重新调整了储窖,加入稻草,终于成了。小少爷今后若想用这粥,随时都有。”江师傅有些得意地答道。

萧镶月面色一天好过一天,至开学时,已恢复得差不多了。每个礼拜如常去学校授课两次,闲时弹琴作曲,研习音律。日子过得平静安详。

第12回玉箫引路将军归来锦帐红烛佳偶天成

夕阳西下,一匹骏马在官道上疾驰。马背上的青年身姿挺拔,一身戎装。英俊的面庞略显疲惫,神情焦急,不断挥动马鞭,希望速度更快一点。

两年零十九天。去时暮春,归时春深。骆孤云默念。

离着李庄已不远,就要见到朝思暮想的人了,他长长地深呼吸,按捺住狂跳激动的心,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从容淡定些。

再转过弯便能见到李庄的青瓦白墙。一丝若有若无的箫声传进耳朵。

是月儿!

骆孤云猛然勒紧缰绳,勒得太急,马蹄跃起,长嘶一声,在原地转了个圈才停下。凝神细听,箫声是从庄子方向传出的。下马步行,循着声音,往庄子走去。

萧镶月坐在院坝的石凳上,十几个人团团围坐在旁,大人小孩都有。一柄玉箫置于唇前,清丽婉转的箫声在暮色中回旋。一曲吹罢,众人轰然叫好。一个孩子声音脆脆地:“小少爷,我还想听你吹那个......放牧的那首。”萧镶月柔柔地笑:“你说的是《牧童曲》罢?那曲子得用竹笛吹奏才好听。”边说边侧过身子取竹笛。一抬眼,瞧见院坝外站着的青年,军装笔挺,束着绑腿。英俊的脸上一双饱含深情的眼,正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他。那眼神仿佛有火焰在燃烧,要将面前的人熔进灼热的目光里。

哐镗!竹笛坠地。

“云哥哥!”声音未落,人已猛扑进怀里。撞得骆孤云身子一震,就势抱起飞转了一圈,才停住放下。抚着少年的脸,定定地看,千言万语只得一句话:“石凳冰凉,穿这么薄坐在上头,着了寒气可怎么好?”

骆孤云与易水去后。整编队伍没费多大功夫,骆司令之前对弟兄们的好大家都还记着。正值群龙无首,谁也不服谁。骆孤云振臂一呼,人心所向,都愿意拥护跟随他。有极少数和杨老四走得近的,担心骆孤云掌权后

遭到报复,或镇压,或收服,恩威并施。半年时间,便把几十万军队整治得服服帖帖。为着长久打算,骆孤云决意归顺南京政府,这也是骆司令生前的意思。时逢政府重编革命军,派了要员前来拉拢,骆孤云和易水带着主要将领,和中央谈判。那把小提琴就是在去往南京途中,经过上海时在租界购的。

国民政府早就有意收编骆司令这只队伍。见骆孤云虽年轻,气势手段不输其父,不可小觑。几轮磋商下来,授予骆孤云陆军上将军衔,西南西北防务总司令职务。拨军费数百万,并承诺地方关税三成归其自由支配。几十万军士从此正式并入中央直属军团。

正当松口气,以为可以回李庄接萧镶月。日军大举进攻华北。骆孤云没来得及写封信,便紧急上了前线。带领几万军士,和其他各路军联手,在长城各关隘要塞,与日军激战,仗一打便是大半年。待战事稍歇,签了停战协议。又遇长江一带发大水,邮路阻断。没法通信。这一耽搁,已是第二年末。政府又因他抗敌有功,通电嘉奖,着令去南京接受表彰。骆孤云归家心切,回电军士疲惫,亟需休整,来年再去中央。直接回了安阳城。安顿好队伍,将各项军务交由易水处理,自己便带着李二虎等几名贴身侍卫,日夜兼程赶回川地。各地方官员免不了对这位新任防务总司令巴结逢迎,一路羁绊,应付下来,至川地省府已是二月末。省主席又亲率各行署官员汇报工作,共商防务事宜,耽搁十余日,接着又是各种宴请接风。骆孤云实在不耐,将几名亲卫留下应酬,自己只带李二虎一人驾车至宜顺县,没了车道,又换成马匹,不停歇地往回赶。至庐陵县还有几十里时,李二虎的马崴了脚,追不上他。便只身一人,在黄昏时分赶回了李庄。

“月儿长高了!”萧镶月以前只及他胸口,现在已经及肩了。“怎么好像又瘦了些,是吃不好么?”骆孤云心疼皱眉。

萧镶月还没有从相聚的喜悦中缓过来,只管趴在胸口傻笑。

骆孤云背起萧镶月,像小时候一样,晃晃悠悠回到南院。两人久别重逢,自是有说不完的话,喁喁私语,一宿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