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旧去的廊 > 十七我本山青

十七我本山青(1 / 2)

江升今天是来道别的,丫环带她来到邱绛慈身前,她正坐在庭院的秋千上。平常与她隔着画屏相见,如今的照面让他久违。他站在廊下,没有走近她,他从家里带了一碗红豆芋汤过来,也不着急拿到她面前。

今春的海棠已经过去了,只余满枝丛丛碧,与风摇曳成风铃,弄影午后的秋光,如玉如珠落跳在白墙上,却不比秋千上的人琳琅。她穿了一件白色渐变淡粉的芍药印花长旗袍,像一只宝瓶,耳下的珍珠随她独自荡起的秋千的起落抛高,明媚如春筝。然而邱绛慈回头看了江升一眼,问他来做什么。

“我去看望一个人,走前想见你。”

邱绛慈没有回答,不过点了点头,一个人荡起秋千来有些吃力,荡得并不高,她却努力地想要荡得更高,比起江升的告别,她更关心她自己。上一次江升说是为了她的病,离开家到各地学医,不过十七八岁,回来依旧年轻,接手了家中的店铺,从前到如今常常给她配药吃,她本身很感谢他,却后来他又说,那时对她一见钟情。

农历七月初七的第二晚,六年前的同一处水岸、同一台《玉簪记》,只是不同的人潮蜂拥。邱绛慈站在桥上,隔着一片黑漆漆的人压人,台上的小生唱到妙常一曲琴声,凄清风韵,怎教她断送青春……就快要结束了,她忽然咳起来,掌心盛出一帆血,汗湿了头发,快要蹲下的那一刻,左臂被一道力量扶住,并不强烈的,却这样的微弱也足够支柱她。

“你还好吗?”

耳边的话夹杂着戏声,像温燃的一盏灯火,影影憧憧,并不听得太清。邱绛慈握紧了拳头里的手帕,喘了几口气后镇定地抬起头,一名瘦小的白衣少年正挤着人影摇晃的昏暗里,关切地重复着“你会没事的”,他的声音脆生生,仿佛利齿咬下一口青杏。后来什么模样记不得了,只知道他的青春。

邱绛慈天生的枕上病命,却也俱来千帆万韧,她想要成为和母亲一样的老师,严矣钗为她介绍学校,她没去,只到家附近教了一个猪肉摊老板的女儿。

丫环们常做她家的生意,春令做腌笃鲜的味道很好,棠棣花落时,邱绛慈楼上听见丫环们廊下说起滋味与七零八碎的闲话。开猪肉铺的男人早死了,老板带着女儿接手了猪肉摊。谁也不比谁辛苦,窗间不积蹉跎,却俗世所怪一个女人带着孩子讨生活,太可怜又太自顾。谁都不想听自己的闲话,可她要生活,哪怕赚不到一辈子,她不做也没有人帮她做,她没有办法停下来,或是逃到哪里去。

邱绛慈是觉得孩子可怜的那一个,不关心当中的男女。她到猪肉摊去见那个女儿,她就坐在她母亲身边的板凳上,像一只灰扑扑的鸟,头顶上是刀剁在案板的反复。老板以为,她也听说了她的家事来同情她,那个女人确实是这样说的,却还说她可以让孩子到学校里去,或是当她的学生。

这样的事情,她还没有想过,眼下除了吃饱饭,其它的都太遥远。而孩子太小,只能跟在她身边,她也想有一个人帮忙照看,不用每天坐在这里等她,扑满面尘土。那个小姐瘦而高,肌肤比猪皮还要白,腕上戴着叮呤响的玉与晶,却穿了一件黑色旗袍,脸色也冷,看起来不好惹。她把剩下的猪肉都买了,雇了人帮忙捐到收留孩子的山观里,没有纠结老板的回答就走了。女人挑起油不刮的担子叫住她,让她等等。老实说,想把女儿放在一个去处,如果小姐没有骗人,实在是一件好事。

不到第叁年,老板告诉邱绛慈,她要带孩子回家了,她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去了,靠自己接手猪肉摊后攒了点钱,会在家那边给孩子找一所学校,不徒劳小姐的心。有些太突然的消息,邱绛慈愣了一阵,觉得伤情,准备了很多吃穿用的给她们带走,也许以后很难再见面了。

死去的男人,人们常常提起,走掉的女人,很快就被遗忘了。

某年新春,邱雎砚带她去瞻淇看鱼灯,千千人向游舞的灯火许愿,邱绛慈却没有话说,站在她身边的邱雎砚告诉她,她的愿望可以告诉他,他会替她去实现。邱绛慈笑了,笑说那么这个世上不会再有“邱雎砚”了。后来,邱雎砚读文学、去做老师,都是按照邱绛慈想做的去做,他宣称这是他姐姐邱绛慈的教导,像怀中辞、杯底月、世事的求不得、放不下,而他肉体凡胎,远不及她。邱绛慈知道这不是他真正的意愿,他真正想要什么,从来不说,不过告诉她,他一部分的生命会为她而生。

一时升起明月寒江的苍白,清瑟瑟的也映到桥下河流。江升眼中,她仿佛下一刻就要离去,他不想再见到分离,何况这样华年的人,可比台上的风月,胜旧时平生。

“你家在哪里?我送你回去。”

邱绛慈收回手臂,半张脸掩入夜中的“青帷”,摇了摇头。

晚风翩翩她走出桥下的背影,衣绸上的浅藤萝紫蝶流光他眼中一泽又一泽,围戴她衣颈间的珍珠项链细小,却每一颗注入了白昼的光色,婉约他的眉目追逐而去。

江升紧锁着那道身影穿过往来桥上或停住的人,近在咫尺才怕眨眼不见。他跟着她拦下一辆黄包车,跟随在她身后。戏声逐渐远去,痴痴中,彼此停在临河的高墙下——

“我叫江升。”

邱绛慈停住叩门的手,转头看向少年人,他的声音清脆,就和台上的流风一样,可绝代。

丫环知道小姐快要回来了,正要看看门口的灯还有没有亮着,没想到开门就见到了人,赶紧放下灯笼,为她披上了手臂上的斗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