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手拿恶女剧本,我现在癫的可怕 > 第365章

第365章(2 / 2)

这个家,终于被拖垮了。

原主在无尽的争吵和冰冷的漠视中,耗尽了最后一丝感情。

她从镜子里看着满腹怨气、面目狰狞的自己,自己都讨厌自己。

李哲也觉得痛苦不堪,他觉得家庭不再是港湾,而是地狱。

他将所有原因归咎于原主的“作”和母亲的“固执”,是两个女人的战争毁了他的人生,耽误了他的事业。

离婚,也成了必然。

孩子?李哲几乎没怎么带过,但出于传统的占有欲和来自父母的压力,他争得了抚养权。

婆婆自然站儿子,一起指责裴泠狠心、不顾家。

离婚后不久,在李母的张罗下,李哲迅速再婚,娶了一个据说温柔贤惠、对他母亲十分尊重的女人。

新妻子或许聪明,或许只是更懂得保持距离和表面功夫,加之没有经年累月积攒的怨气,家庭氛围竟然真的和谐了。

李哲恍然大悟般对外宣称:“原来娶一个好女人才是最重要的!之前全是我前妻和我妈的问题,耽误了我!”

同样,李父也终于无法忍受终日抱怨、脾气暴躁的老伴,选择了离婚。

很快,他也找了一个善解人意的老伴,过起了幸福晚年。

故事的结局主旨升华了:看,男人只要离开没格局、不省心的女人,就能立刻获得幸福和成功!一切都是女人的错!娶妻当娶贤,否则毁三代!

但这真的是真相吗?

这个短剧极力宣扬的主旋律,恰恰是最深的陷阱。

它巧妙地将结构性压迫的结果,扭曲为个人也就是女性的道德缺陷。

李哲父子,完全“隐身”了。

他们抹去了自己所有的责任:

抹去了他们作为“桥梁”的彻底失败。

抹去了他们在家庭劳动和情感支持上的全面缺席。

抹去了他们享受“女人为他们争斗”的隐秘虚荣和自私。

抹去了他们用“逃避”这把钝刀子,日复一日凌迟着两个女人的耐心和温情。

抹去了他们才是家庭秩序本该的维护者,却选择了最利己的破坏方式。

原主和婆婆,从最初可能和睦的普通女人,被逼成了彼此最厌恶的样子。

她们争夺的,本质上是一个冷漠男人稀薄的情感关注和一个空洞的家庭话语权。

她们是被扔进角斗场的奴隶,为了看客手中那一点可怜的生存资料而厮杀,而看客却在一旁抱怨:“她们怎么这么粗鲁?真是搅了我的雅兴。

父权结构最狡猾的地方就在于此:它让资源匮乏的女人们相互倾轧,争夺那一点点从男人手指缝里漏出的权力和资源,比如家庭话语权、男性的认可,而真正的资源分配者男性却悄然隐身,最后还能以裁判的姿态出现,指责她们“吃相难看”、“不够善良”、“没有格局”。

他们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规则的破坏者,还是最终的解释者。

原主和婆婆的悲剧,从来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是坏女人,而是因为她们被困在了一个系统性的困局里:一个要求女性无限付出却又视其付出为无物,并且拒绝承担任何协调责任、只会索取情绪价值的男性中心家庭结构里。

她们斗得两败俱伤,身败名裂。

而那个拆毁了桥梁、抽身离去、冷眼看她们沉沦的男人,却轻松上岸,披着受害者的外衣,拿着好男人的剧本,开启了所谓的幸福人生。

这不是一个关于如何选择好妻子的故事,更不是一个关于坏女人遭到报应的故事

第511章在发癫短剧里为全员送终(21)

这是一个关于男“缺席的丈夫”和“失位的儿子”如何用他们的冷漠和自私,亲手将两个女人推向对立面,并最终摧毁了一个家庭的故事。

李哲们后来的“幸福”,并非因为他们做出了多么正确的选择,而是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更省心、更不需要他们改变和付出的方式,来维持表面的和平。

问题的根源,从来没有被真正解决。

而原主和婆婆王秀兰,则成了这个系统里最大的牺牲品和笑话。

她们用尽力气争斗,却最终都输得一塌糊涂,还要背负所有罪名。

而这几乎是所有中式家庭的缩影,但到了这部癫短剧里,女人就成了原罪。

此时。

裴泠盯着洗衣机滚筒里不断翻滚的泡沫,眼神空洞。

水声轰鸣,却盖不住客厅里王秀兰故意拔高的电视音量,以及那指桑骂槐的唠叨。

“现在的女人啊,真是好命哦,洗衣机一开,衣服自己就干净了,哪像我们那会儿,搓衣板都能磨平好几块!就这,还天天喊累,好像干了多大工程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