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没有停歇的迹象,淅淅沥沥,敲打着玻璃,又顺着光滑的表面蜿蜒而下,将窗外维多利亚港的璀璨灯火氤氲成一片模糊的光晕。
室内只开了几盏暖黄色的壁灯,光线柔和地铺陈开来,与窗外湿冷的夜色划出清晰的界限。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水汽,混合着沐浴露残留的淡雅花香和一种更私密、更缠绵的暖融气息,像是被体温烘烤过的丝绸,细腻地包裹着肌肤。
霍一靠在床头,指尖有一下没一下地梳理着方欣散落在她肩颈处的长发。发丝微凉,带着刚吹干不久的蓬松柔软,蹭在皮肤上,引起细微的痒意。方欣侧卧着,脸颊贴着她曲起的大腿,腰上松松地盖着丝被,呼吸平稳悠长,带着事后的慵懒与满足。
她们刚结束一场漫长而温存的情事。
在她身边,霍一总是更容易放松下来。不同于北京那个总带着无形规整和肃穆的家,也不同于任何需要她绷紧神经、权衡身份的场合。这里只有她和方欣,以及方欣为她营造出的这一方柔软、私密,甚至略带纵容的空间。
方欣的指尖正无意识地在她小腹上轻轻划着圈,带来一阵阵舒适的麻痒。霍一低头,能看到她浓密的睫毛在眼睑下方投下小片阴影,鼻息温热地拂过自己的皮肤。这种亲密无间的依偎,像温泉水,缓慢地渗透四肢百骸,填补着某些连她自己都未必清晰意识到的空洞。
青春期的迷恋固然惊心动魄,像一场持续的高烧,灼热、眩晕,让人沉溺其中,感知不到外界的冷暖。但高烧退去后,留下的往往是更深的虚脱和狼藉。对叶正源的仰望,早已在年复一年的自我审视与压抑中,化作一种混合着敬仰、渴望、自我厌恶与无力感的复杂情绪。没有人会发自内心地喜欢痛苦,只是当痛苦成为习惯,甚至成为一种证明那份感情存在的方式时,人便不得不学会与之共处,甚至催眠自己,从中品咂出畸形的甜味。
她忽然想起很久以前不知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靠近她就等于靠近痛苦,远离她也就远离了幸福。”
当时她想起叶正源。
如今,怀抱里是方欣温暖真实的躯体,呼吸间是她身上令人安心的气息。幸福似乎变得具象可触,不再遥不可及,也不再必须与痛苦捆绑销售。方欣给予她的情感教育,是后天的,文明的,充满了成年人体贴的试探与成熟的回应。它远比青春期那段注定无法见光、被自我定义为“肮脏”的恋母情结来得体面,来得轻松,来得更像一段“正常”的、值得被祝福的关系。即使,方欣的年纪也比她大了将近二十岁。
霍一抚摸着她光滑的背脊,方欣似有所觉,含糊地嘟囔了一声,更紧地贴向她,寻求着热源。
“冷吗?”霍一低声问,声音带着事后的微哑。
“唔…有点。”方欣闭着眼,声音软糯,带着一点点撒娇的鼻音,“但是你身上很暖。”
霍一拉高她腰间的丝被,将她包裹得更严实,方欣舒适地叹了口气。
“剧本修改得怎么样了?”方欣忽然问,眼睛依旧闭着,似乎只是随口找个话题,让这温存的氛围延续下去。
“还在磨第三集的那场重头戏,”霍一回答,指尖依旧缠绕着她的发丝,“台词总感觉差了点意思,不够有力。”
“别太逼自己,”方欣睁开眼,仰头看她,眼神温柔,“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王导今天还跟我夸你,说你对人物心理把握得特别准。”她指的是新剧的导演。
霍一扯了扯嘴角,算是回应。王导的夸奖有多少是出于对她能力的认可,又有多少是出于对她背后身份的忌惮,她心知肚明。但她懒得去分辨,也无所谓。在这个圈子里,利用与被利用本是常态,只要最终能达成她想要的效果,过程并不重要。她行事向来如此,高效,直接,近乎冷酷,这是叶正源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也是她保护自己的方式。
“对了,”方欣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北京那边……叶女士最近有联系你吗?你好像有阵子没回去了。”
霍一抚摸她背部的手几不可察地停顿了半秒。空气里那层温暖的黏腻似乎瞬间掺入了一丝凉意。
“嗯,前几天通过电话。”她的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她忙,我也忙。”
这是实情,但更是借口。叶正源永远都很忙,但她若真想见霍一,总能抽出时间。同样,霍一若是想回北京,也总能找到理由推开一切事务。真正的原因是,她在拖延。
新剧开拍前的筹备、剧本需要反复打磨、甚至需要去外地采风寻找灵感……她为自己罗列了越来越多留在香港、或者前往除北京以外任何地方的理由。那些理由冠冕堂皇,无懈可击,连她自己都快要相信了。
她只是在下意识地推迟那个必须返回北京、直面叶正源的时刻。
与方欣关系的渐入佳境,像一层温暖的缓冲垫,让她得以短暂地从与叶正源之间那种沉重、复杂、充满张力的关系中探出头来,喘一口气。她贪恋这种轻松和“正常”,害怕一旦回到北京,回到叶正源那双似乎能看透一切的眼睛面前,眼下这来之不易的平静又会被打回原形。
若说谁是“应当”且“愿意”的爱人,霍一会毫不犹豫地说是方欣。方欣代表着她试图构建的一种新的情感范式,健康、平等、充满世俗的温暖。选择方欣,似乎就是选择了一种解脱,一种与过去那个纠结、痛苦、自我厌恶的自己的告别。
可是,真的能放弃叶正源吗?
这个念头一旦浮现,就像藤蔓一样迅速缠绕住心脏,带来一阵熟悉的窒息感。
并非出于资源或背景的考量。尽管叶正源的身份曾经并且依旧是她巨大的庇护伞,但《昭夜行》的巨大成功,已经让她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拥有了足够的话语权和独立的资本。她不再是那个必须依附于养母羽翼下的年轻女孩了。
而是因为……叶正源本身。
想到她,想到她或许也会因自己的疏远而感到失落——即使那种失落可能极其细微,细微到无人能察觉——霍一的心就像被针尖刺了一下,泛起细密的酸胀。
她无法忘记少女时代,叶正源在百忙之中抽出的、那些零碎却珍贵的陪伴时光。可能是某个深夜回家时,放在厨房温着的一碗甜汤;可能是她生病时,叶正源虽然沉默却始终守在床边的身影;可能是她取得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时,叶正源眼中一闪而过的、几乎难以捕捉的赞许;也可能是无数次,在她感到迷茫或委屈时,叶正源那双冷静的眼睛看过来,无需言语,就自有一种让她安定下来的力量。
叶正源是威严的,高山仰止,令人不敢亵渎。但对她,霍一,却从未真正冷过脸。她的冰冷是对外的铠甲,而霍一,似乎是那铠甲之下唯一的例外,是被默许存在的柔软缝隙。
那些心动与敬仰,那些缄默与挣扎,那些无数个在黑暗中盯着天花板、任由禁忌情感啃噬内心的夜晚……它们如此真实而深刻地存在过,塑造了今天的她。真的能够就此与叶正源割席,仿佛一切从未发生过吗?
选择方欣,意味着某种程度上对叶正源的背弃。而选择叶正源……那根本不是一个选项。她与叶正源之间,从一开始就横亘着无法逾越的鸿沟。她们的关系注定只能在阴影与沉默中畸形地生长,永远见不得光,也永远不可能有世俗意义上的结果。
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上,不是身体的疲倦,而是源于灵魂深处的无力。她发现自己仿佛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无论选择哪个方向,都注定要背负沉重的代价,都无法获得完整的圆满。
“欣姐....霍一忽然低声唤她,低下头。
“嗯?”方欣低头,对上霍一的视线。霍一的眼睛带着点倦意,还有一种她看不懂的、复杂的渴望。
“让我抱抱你。”霍一说,这不是询问,而是带着一丝撒娇意味的请求。
方欣笑了,朝上张开手臂:“嚟啦。“
霍一掀开被子钻进去,双手穿过方欣的腋下,环抱住她的腰背,然后整个人紧贴着方欣,一条腿强势却又依赖地挤进方欣的双腿之间,夹住了她一条大腿。她们的身体严丝合缝地贴在一起,霍一的头埋在方欣的颈窝里,深深吸了一口气。
“哇,你好似一只树熊喔。”
方欣被她的力道压得陷进床里,随即失笑,也收紧手臂回抱她,感受着怀里年轻身体的温热和微微的颤抖。她轻轻拍着霍一的后背,“发生咩事呀?同我讲下啦。“
她的触碰温柔而治愈,带着毫不掩饰的爱怜。霍一看着她,看着这张在柔和光线下显得格外柔媚动人的脸,看着她眼中纯粹的担忧和情意。一个念头猝不及防地变得清晰无比——她不能欺骗方欣。
如果她决定要尝试抓住这份温暖,如果她希望和方欣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未来,那么,她就必须坦诚。坦诚那段纠缠了她整个青春期、至今仍在影响她的、不堪又无法割舍的禁忌情感。她不能再让方欣活在一个由半真半假的谎言构建起的泡沫里。
这是一个冒险。甚至可能是一场毁灭性的坦白。方欣会怎么看她?会觉得她恶心、变态、无可救药吗?还会愿意接受这样一个内心藏着如此阴暗秘密的她吗?
霍一的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着,每一次搏动都带来一阵冰冷的恐慌。但她知道,她必须说。这是对方欣的尊重,也是对她自己、对这段关系的负责。
“欣姐,”她开口,声音比想象中还要干涩一些,“我有件事……想跟你说。”
方欣眨了眨眼,似乎有些意外她突然的郑重,但很快便莞尔一笑:“什么事这么严肃?说吧,我听着呢。”
霍一却无法轻松起来。她垂下眼眸,视线落在两人交缠的发丝,方欣的长发常常烫卷,染成轻微的棕色,此刻跟她的直发散落在一起,依旧泾渭分明。她组织着语言,感觉每一个字都像沉重的石块,需要耗费极大的力气才能搬出口。
“你以前问过我,”她缓缓开口,语速很慢,“为什么总是不愿意回北京,不愿意多陪陪……我妈妈。”
方欣点了点头:“嗯,我记得。你说你们之间……好像有点疏远。”她当时只是觉得奇怪,霍一看起来并非不孝顺的孩子,但对那位位高权重的养母,却总有种刻意保持距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