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飞升失败后成了小白皇帝 > 第114章

第114章(1 / 2)

现在有了这口能大量产盐的盐井,并且鲁氏子弟还会继续在蜀地其他小盐井架起盐场,本地蜀民也总算是能够不用在吃商人从外运回来的盐,并且这些盐产量足够多之后,还能往外卖去,给蜀人带来财富。

能在有生之年看见这盐,杨珺的心愿已经了了大半,接下来只剩下另一件压在他心头的大事。

热热闹闹的晚宴过去,第二日一早,杨珺就到了盐场里皇帝的居所前,等着他打坐结束。

小白感受到他的气息,闭着眼睛道:“你是来谈蜀地盐政?”

从前的盐井才能煮多少盐,而现在有了整套深井钻盐技术,提取技术和效率大大提高,未来蜀中的盐呈井喷式增长已经是可预见的,大量的盐要怎么处理,也是朝廷需要考虑的。

杨珺恭敬的举起双臂,弯下腰,“蜀民缺盐已久,朝齑暮盐都做不到,臣知陛下爱民,望陛下怜惜蜀民。”

皇帝不是那种穷奢极欲的暴君,但这么多的盐,洛京诸公会如何处理,杨珺不敢赌。

于是他独自在没什么人打扰皇帝打坐的清晨来找皇帝,就是不希望皇帝会生出被他逼谏的恶感,从而恶了蜀民。

“蜀地的盐,只能蜀郡府衙来管。蜀地有盐,蜀民都吃上便宜的盐是理所应当,怎么把这些盐分到蜀民手中,你是如何想的?”

小白也想过要如何处理这些盐。

让全天下都吃上蜀地的精盐,产量就算够了,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受限,各地盐价统一真不是目前的大晋朝廷能调控的,但可以官府统一调配,努力压价。

杨珺答道:“臣想以蜀郡之力,产出的盐按定量调配各县,算好价钱,每斤五至十钱左右。”

5-10钱,对普通百姓来说也是个不算很低的价格了,但煮盐也有成本,买盐挣到的钱杨珺也要填补把盐送至各地的成本。

小白:“蜀地可以如此。等以后蜀地盐井都开出来了,算好一年盐产量,除了供给蜀地的,剩下的盐会运往大晋各郡县,大晋百姓都不应该再高价吃盐了。

若是蜀人想往外贩,需凭盐引。一张盐引一百斤盐,量多少,给什么人你看着办。若有私人盐井,按照他们现在的出盐的产量,以后给他们三倍量的盐引,把盐井收回,着鲁氏去升级盐场。

他们不想在大晋亏的话,就往南边百越之地卖。”

蜀地以后盐多了,小白要做的自然是先让大晋百姓都吃上盐,而那之后,晋也该往南探一探了。

小白同意杨珺的盐政计划,在杨珺的意料之内;小白甚至想让这个计划惠及整个大晋百姓,这样的胆魄和对百姓的爱惜杨珺也毫不意外;但听到对蜀地盐商未来的安排时,低着头的杨珺眼皮子一搭,眼珠朝上微微转动。

他知道皇帝在云中大败匈奴之事,却没想到皇帝心里还装着百越之地。

如果见过皇帝画地图的仝拾在这里,他绝对会告诉杨珺,皇帝看现在大晋的地图不爽很久了。

他谨慎的问道:“陛下是要拉拢百越之地吗?”

小白:“先让南边百越诸国都离不开大晋。若有盐商能做到这个点,你奏报与孤,孤亲封他为大晋特使,赐宝剑、绶带、符节。如有大才,日后你可上荐洛京。”

“臣明白了。”杨珺心想,看样子不是拉拢,就是要拿下百越之地。

虽然他目前只想有生之年把蜀地管好,没那个精力再操心南边的事了,但皇帝连未来盐引“怎么发,发给谁”这么大的权力都给他了,这把盐卖去百越的事,他也必须为陛下仔细筹谋。

“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奏,”深吸口气,杨珺从衣襟里取出一份帛书,双手呈上前,“望陛下亲启。”

这是压在杨珺心头好几年的大事。几年前他就想给洛京奏报此事,但先是武帝驾崩,想着等新帝继位处理完手里杂事,稳两年他再上奏,结果新帝又崩了。

在他都犹犹豫豫认为这事不合时宜的时候,小白自己到了蜀地,目睹他一月以来对下对民的态度后,趁着自己还活着,杨珺知道这事不能再拖了。

小白回头,发现杨珺还一直弯着腰,他拿了帛书,道:“杨珺,起身吧。”

拿了拿,没拿动。

杨珺不言,也不肯挺起身子,双手紧握折叠的帛书,对着小白慢慢展开。

小白:“……”

我是不是要准备一下王负剑?

随着帛书帛书,小白垂下眼睛。

没有匕首利刃,但帛书上的内容让小白少见的出现惊诧之情。

帛书里半边是文字,半边是图纸。

图纸上画着的是岷江和周围城镇,还列着各个江口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位;而文字部分,是杨珺因地制宜,利用特殊地形,想要在这里新修一处大型水利设施来减少蜀郡平原水患的计划。

这份帛书上的工程计划,在小白家里,有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