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飞升失败后成了小白皇帝 > 第113章

第113章(2 / 2)

炖汤炖菜什么的都是厨师们在弄,闲着的人也都去帮忙宰杀牲畜,最好的羊和鹿都杀好了串上,烤的表皮金黄酥脆,肉上都冒出油脂后再撒上他们自己煮出的盐粒……

看全场大家都吃的可开心了,小白默默想念辣椒、孜然、小茴香,喝了口汤。

等仝拾那家伙野外生存技能再学好点,明年就让他去西亚吧。他的舌头对这里的肉都很抗拒,要能吃个小茴香包子,那也是改善伙食了。

杨珺没和皇帝同席过,这回看别人都在那里大快朵颐,吃的高兴了在那又唱又笑,再看看桌上什么都没有的皇帝,他很不解。

切下一条肥美的羊腿,杨珺正要上前送给皇帝,就被刁无忌拦了下来。

刁无忌:“陛下修道素来如此,不食荤腥。玄雍宫的膳房也没让他吃下过一口肉,你自己吃就是了。”

杨珺:“……什么?”

刁无忌自己切了块鹿肉,吹吹上面的热气,“宫中膳房的采买已经是只供宫人了,少府在大晋各处的府衙,现在也全都做别的去了。”

毕竟皇帝很好养活,分他一碗杂粮粥就行。

虽然这事很离谱,但这是真的。

有官员想着堂堂大晋天子,不能这么不讲究,可皇帝就是对吃没半点需求,肯吃都是给面子,这种情况总不能还搞满桌珍馐,然后看皇帝自己喝粥吧,他们大晋不提倡这么浪费。

大晋所有最好的东西都被少府弄来洛京,供皇帝吃穿住用,现在少府一部分人听说去太原挖什么黑煤了,更多的都不知道被皇帝打发去做什么了。

以前最好的生丝送进宫室,织女和绣女用这些生丝织布刺绣裁衣,只供宫廷的衣服,现在呢,陛下不止是衣服不要多少精美绣纹,他甚至连麻都穿了。

杨珺沉思,他也想起了自己带上一些新布料来给皇帝裁衣时,皇帝直接在一堆丝绸下摸出一件麻衣,说这个凉快,让拿这个裁的场景。

不过一直这样他们吃肉喝酒也不好,杨珺擦擦手,端起一尊酒,起身走到离皇帝最近的食案那里,坐在那的鲁符往旁边挪了挪,给他让点位置。

举起酒杯,杨珺千言万语在心头却不知如何说起。

倒是小白也端起酒,主动道:“这些日子以来,杨珺你作为郡守如何尽职尽责孤也都看在眼里。

公孙丞相在孤来时就和孤夸你勤勉自强,把蜀地治理的井然有序。孤在这里也听这些盐工和外面蜀人说过,你来了以后就鼓励农桑,劝学兴礼,蜀地有你,是大晋之幸。”

话毕,他一饮而尽。

在盐场的人上至皇帝,下至盐工,所有人都为了这些盐辛苦了一个月。

杨珺不会煮盐,但把这盐场的材料供应做的很好,松木,麻绳、楠竹,需要什么他都快速调过来,鲁氏子弟和这里的蜀人沟通不便,也是他亲自做翻译,没有一点郡守的架子,一心只想蜀民能不用再吃外面的盐。

这些事情小白都看在眼里,这样的贤能之人,他发自内心的尊重。

被夸赞的杨珺一时也是万般滋味在心头,什么都不说了,先饮了这杯酒。

“蜀地、蜀地很好,蜀民也很好,”他想起一些往事,脸上神情很是复杂,“蜀地多雨多虫,臣刚来时,倒是幸运的没遇上雨季……”

上一任郡守病死在了任上,杨珺来蜀郡的时候,晋还只是晋国,指派他来此的,也不是公孙丞相,而是前一任严相国。

他没遇到小白这样的路况,并且路上还幸运结识了鲁符和其父亲,但是上任之后,他就知道为何朝中人不都愿来蜀郡。

农桑重要,但蜀地多江河,雨季下不完的雨就能让种好的粮食被洪水冲走,来不及收的粮食被雨打湿倒伏。

这里一到夏天就气候湿热,蚊虫也多,中原来这里的人身体一个不适应就容易生病。

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这里的晋人和本地少民合居,还有不少少民居住在山上村寨,不与外界互通,有时候晋人上山还会和他们发生冲突。

气候不好、路况不好、野生动物过多、少民众多……刚来蜀地那些年,杨珺几乎都没什么休息的时间。

他所在的蜀郡是蜀地最大城,蜀地剩下就一两个县城,没什么大城,管理散落的乡村也很是费他一番功夫。

这些年杨珺尽心尽力发展蜀郡,每每春耕带着人亲下田地,还把妻儿都带来这里,这一切蜀人也都看在眼里。

蜀人或许不懂治理,但心里也有他们一杆秤,无需杨珺多劝便已更好的农田,蜀人对杨珺逐年递增的信任,本地士族对杨珺的礼待,都是他们对杨珺的回馈。

感受到这些的杨珺却越发愧疚,因为他知道中原地区的富庶,对自己治理蜀地多年的成果仍旧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