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磨镜 > 第164章

第164章(1 / 2)

木良漪将折子合上,对谭万年道:“第二条呢?”

“……”谭万年从犹疑中回过神来,“第二条,臣提议在以越州为中心的十州,重启青苗法。”

木良漪微顿,问道:“你可知世人对青苗法[1]的评价是什么?”

“臣,知道。”谭万年硬着头皮回答道,“渔利百姓,危害天下。”

“既然如此,重启此法目的何在?”

木良漪的语气并无变化,谭万年却双腿一软,跪了下去。

“启禀娘娘,青苗法由本朝文常公开创,是他提出的一系列革新变法中的一环。微臣在入仕之前,便曾细细研究过变法,想要找出它失败的原因。”说着说着,谭万年竟于无形中生出了一些底气跟勇气,于是眼神也逐渐坚定起来。

“依臣看来,青苗法之所以最终以失败告终,错不在变法本身,而在于‘人’以及‘地。’”

“青苗法施行的初衷,意在抑制民间高利贷款,赈济民产,从而提高税收,充盈国库。文常公在地方任知县时曾试行此法,取得了巨大成功。后期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考虑到现实情况而轻易将其推行至全国施行。究其原因,其一,并非所有地方都有足够的青苗钱发放给百姓,常平仓的数量也不足。其二,各地转运使经常私自挪用本该用于青苗钱的储金。其三,施行过程有心之人故意化简为繁,官商勾结,致使法不能施。”

“以上几点,都是当初推行变法时所忽略的主要弊端。而臣用朱笔画出的这片区域,一来物产富足,常平仓数量足够,官府有足够的储金做青苗钱。二来吏治相对清明,官员当中做实事者较多。三来临近永安,可时常派督查官前往巡视。如此,便可避开上述种种弊端,为青苗法施行夯实根基。”

“最后,最重要也是决定此法是否能成功施行的一点,用人。”谭万年道,“微臣斗胆请求娘娘与陛下下旨,将此十州重新划分归为一处,选出一名既熟悉当地风土又懂经济干实事的能臣统管十州转运,从而才能真正将青苗法推行下去。”

他自己都没有发现,说到最后,他的语气早由小心翼翼变得坚定果决,甚至带了些慷慨铿锵之力。

木良漪安静且认真地听完,未置可否。只对谭万年道:“你的奏章本宫会认真观看,待看完之后,再召你详谈。”

虽然提议没有直接被接纳,但是木良漪的态度已经能够让谭万年欣喜非常——提议没有被一口否决!

他觉得自己像是一匹迷途的马,恍恍惚惚胡乱奔跑了二十多年,终于遇到了真正懂他的御马之人。

这种感觉让他觉得自己一下子年轻了好多岁,似乎重回往昔,与那个满怀希望与抱负的自己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视。

“是!”谭万年颤抖着声音道,“娘娘有何疑问,微臣随时听候召见。”

“你的奏章上所述内容虽然完备,但还是缺了一些东西。”木良漪道,“‘地’你已经画出来了,但‘人’呢?”

谭万年闻言愣了片刻,听到木良江的咳嗽声,才恍然惊醒,确定木良漪当真是要他来推荐人选。

“娘娘,这……”他简直受宠若惊,“是微臣疏漏,微臣知罪。微臣这就回去,将一应细则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