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发家致富考科举 > 第14章
推荐阅读:

第14章(2 / 2)

他曾做过封疆大吏的幕僚,虽然主要是代为润笔,也没有实际施政做事。但是论见识还是远远超过李谢两个一向只读圣贤书,门都不常出的老秀才。虽然张庆经商多年,但是对于官府的事情也是兴趣盎然,暗暗希望周先生能再说些父母官新任应天府府尹的事情。所以三人都认真倾听,周先生的自尊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可惜周先生对于齐大人的事情都是道听途说,也不知道现在齐大人现在的工作态度是划水,说难听点是“马屎表面光,里面一包糠”,学官平时也不升堂,也不画卯。至于新上任府尹的事情更是一无所知了。

聊得高兴了,张庆提出想请三位老秀才也指点一下自己儿子张世贤的学问。三位老秀才此时都喝了些酒,兴致勃勃,都眉开眼笑地答应了。

这边张世贤正在专心致志地啃着第三个猪蹄膀,突然被父亲点名,要三位老秀才考校他学问,一时愣愣地。连忙把手里半个红烧蹄膀放回碗里,慌忙把嘴里半口肥美猪肉咽了下去,接过祖母递来的手绢把油腻腻的手指擦干净。

周先生先开口道:“我出个对子考你吧,‘大器贵在晚成’,下对如何?”

张世贤虽然被父母亲送去城里一个举人开的学堂里念了六年书,但是这种学堂只要交了束修就能进去,爱读书的,不爱读书的,十多个学生,天天乱哄哄地闹做一团。先生留下的作业也爱做不做,淘气的学生不做作业最多被先生打两个手板,此外先生也无可奈何。

小孩子多数爱玩爱吃,天生勤奋爱读书的极少,张世贤就属于那多数人。加上家里开着铺子做生意,耳濡目染更喜欢做生意,甚至想开个同庆楼这样的好馆子。不像谢凡天生自觉,也不像李宁被家里管得严,虽然他上了六年多学堂,也只是基本识文断字,能磕磕绊绊地读读《论语》和《孟子》,勉勉强强能背出些句子。

这样被父亲从饭桌上点名,张世贤又尴尬又紧张,能勉强对上也对不上了。坐他旁边的李宁看张小胖子面色难看,知道好朋友有难。李宁向来聪明机智,已经对了出来,自然要出手帮朋友,悄悄在旁边眨眼做口型说“长才屈于短驭”。

第16章都有光明的未来

虽然李宁这边挤眉弄眼,拼命暗示,就差手舞足蹈了,可惜张世贤由于过于紧张,完全领会不到,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谢凡不如李宁聪明机灵,他一时没对出来周先生的对子,但是他情不自禁地与张小胖子共情起来,尴尬到脚趾扣地,扣出一栋大别墅。死去的记忆开始攻击他,恍惚中看到大过节的一家老小聚餐,家长逼迫自家孩子表演才艺,孩子扭扭捏捏地唱歌背诗。又看到中学课堂上,语文老师把走神的学生点起来背书,被点的学生答不上,旁边的同学用尽全力给提示甩眼神,可惜倒霉孩子完全get不到。

谢凡内心突然浮现出一句:“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悲夫。”

张庆原想让儿子在秀才们面前露露才学,一来可以得到指点,二来也能长长自家面子。结果儿子张世贤楞站着像个木头桩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李老秀才是三位秀才中情商最高的,看见张世贤面皮紫涨,扭扭捏捏,明白他对不上。想着这次做东本来就是为了感谢张家,后面孙子如果进府学还要再麻烦张家,不好在这种事情上驳了张家父子的面子。连忙开口道:“周先生,这个对子是有些艰深了,用来考童生都够格了。小少爷年纪还小,我来考个简单点的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什么?”

这句出自《论语·述而》,是比较基础的,多数开过蒙正经上过学堂的孩子都学过。终于张世贤的脑子回到正常水平,搜肠刮肚想了起来,说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李老秀才马上开始捧哏,抚掌赞美道:“说得好,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