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这一折子讲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二人约好在百花亭共宴,唐明皇却临时爽了约,改往梅妃宫里去了。杨贵妃只能独自痛饮,喝得酩酊,醉态百出。夜深酒阑,才带着幽怨愤恨的心情,由宫女们搀扶回宫。
台上,高力士、裴力士二人先登场,“娘娘,御驾来也——”
小凤卿的贵妃在帘后,“摆驾——”
一个亮嗓立刻就起了满堂彩,台子顶的煤气灯都被震得晃了几晃。
柏青和玉芙也鼓掌叫好。
小凤卿踩着跷,翩然而出。跷尖缀着珍珠,踏在檀木台板上,似莲花点水。
“《醉酒》也有踩跷的?”柏青小声问。
“有的,可踩可不踩。有的角儿要亮全自个儿的本事,这凤老板的《醉酒》正是一出‘唱念做打’全重的戏。”
“海岛冰轮初转腾——”
小凤卿一把嗓子像揉了蜜,几句四平调唱得又亮又稳,他左手执金扇,“唰”地一下,利落展开,右手翻腕,步子也走得妙。
柏青盯着入神,觉得眼前确是有一轮明月,冰冷的,孤寂的。
一时间,台下那些鼓掌声、叫好声好像被隔绝了一般,潮起潮落全然与他无关,柏青眼里只剩下台上的小凤卿一个,盯着人家几乎就要落泪。
“哒——哒——”几声鼓声又拉回他的思绪,声浪又潮水般涌来,吵吵嚷嚷,这轮月也热腾起来。
台上几人一路摆驾“百花亭”。
唱到这句,“好似嫦娥下九重,清清冷冷在那广寒宫。”
小凤卿两手抱肩,一眼瞧上去,雍容华服,可看着就是孤单单、冷清清。
角儿心里头是真的冷。
他升起一个念头,莲儿……你躺在那里冷不冷。
可在这满堂喧嚣的热气儿里,他只能强压下念头,冷成一片虚空,顶着华美的画皮撑下来台上这四刻。
台下看着,他凤老板做的工,不是哀,不是苦,还是媚,是娇。
空闺冷,妾意浓。
扮上了,他可就是这杨贵妃!
“启娘娘,来此已是玉石桥”
小凤卿念白,“引路——”一手撩起水袖,一手微撩裙摆。
这是奈何桥……么…
盈盈缓步,拾级上桥,旁边儿却道,“玉石桥——鲤鱼,朝见娘娘。”
周围的宫女太监,力士,和那些并不存在的戏水鸳鸯,金色鲤鱼,都是众星捧月,只衬他一个沉鱼落雁,花容月貌。
这一段,正是手眼身步,连同场面的打鼓和胡琴,一环一环,丝丝扣扣。
“玉石桥斜倚栏杆靠”,小凤卿身子虚虚一倚,可却没有真靠着,更不能真垮了,他收着丹田的力气,稳稳撑着心神。
他一手轻捻一把金扇,兰花手盈盈举起到齐眉,另一手水袖这么一翻,转身先急停,一个亮相,才再开始走这‘云步’。
这一番要绕半个圆场,边唱边绕,这功夫亮的是下身袅袅娜娜,上半身却要稳稳当当,没有丝毫晃摇。
“这就是要进亭入座,马上就要开始‘醉酒’了。”
玉芙仔细着瞧,又和柏青小声念叨,柏青没搭话,已全然被戏吸引。
百花亭的三次饮酒是整出戏最妙之处。玉芙自己也会唱《醉酒》,上次在广和楼挨了这人一巴掌,所以今儿是又听又瞧,格外认真。定是要看看这凤老板的醉酒能不能让自己心服口服!
他边看着,又是和柏青叨叨几分心得,“皮猴儿,这第一杯酒,演的是强自镇定,你瞧,这凤老板左手持杯,右手用扇子遮着,假装喝得慢。”
台上传来“此酒是满朝文武所造,名曰太平酒。”
柏青却只顾痴迷点头,“真是好。”
“第二杯是宫女们敬酒。三宫六院所造,名为龙凤酒,你看,此时酒已入愁肠,喝得就是快了一点,扇子也不那样认真地挡了。”
小凤卿确是处理细致,不差分毫。
“第三次是高力士敬酒。”
台上念白,“这是什么酒——通宵酒——”
“哪个与你们通宵!”
“哎,这里凤老板改词儿了。”玉芙扯了扯柏青,“原是和‘你’通宵。”
可这一处改动极其微小,二人便按下不表,继续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