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吃了烤红薯,慢慢悠悠往回磨蹭,到了家,刘启发和婆娘都不在,柏青看到屋里炕上放了几套素色衣服,最上面还有一包松子糖。
三套叠成豆腐块的衣裳泛着柔光,他拿手摩挲,腔子里东奔西突。
是他来过了吗?
最上头是件月白色长袍,袖口镶着半寸宽的暗纹滚边,第二件是雪青色的,料子丝滑,再往下是件藕荷色短打,看着也针脚细密。
他抖开衣裳往身上比划,好像大了点,但他不嫌,把几件衣裳试了个来回,抓起一把松子糖就去给师哥看。
玉芙应付得多些,懂几分浮光掠影,他看得出来,这并不是多高明的料子,也不是量体裁的。
但看师弟穿得高兴,便也夸好看,又拉着人到他房里,对着破铜镜帮他梳辫子。
柏青被摁着打扮,回身给玉芙塞了一嘴松子糖,自己也捧着一块吃,俩人滋滋溜溜,糖抿了一嘴。
左盼右盼,终于到了晚上,柏青便套上大棉袄去找廿三旦,里外一身新,他欢喜得很。
--------------------
各位小饱儿,感谢阅读!
【倒仓】:北京话戏曲术语,特指男性演员“童伶”(幼年习旦角、小生者)变声期嗓音失润,行话谓之“倒仓”、“倒嗓”。南方(南曲,昆曲等)该词内涵微异,无“倒仓”一词,因传统南曲童伶培养较少,类似说法“倒嗓”或“换喉”多指成年演员嗓音突发病变,北京话该戏曲术语叫“塌中”。
第11章
到了何宅,廿三旦已然一副要出门的样子。
他穿着一身月白色暗云纹绸袍,外搭银鼠皮短打。腰身微收,勾勒出流丽身形,辫梢末端缀珍珠穗,转身时穗子轻扬,很是风流。
看到柏青,媚眼一弯,看不出是什么心思,只捏着人的棉袍道,“这破袄子赶紧脱了,里面的长衫还勉强能见人。”
说着便把柏青的袄子扒下来丢给小丫头,然后对着几个下人一招手。
老赵一路小跑去胡同口唤黄包,丫头拿来他的帽子,伺候着戴好。
风从胡同口灌进来,柏青缩着脖子发抖,他觉得自己干干净净,那棉袄更是顶好。
“猴崽子,忘问了,你叫什么。”黄包过来,廿三旦拉着柏青一起上了车,也是终于想起来,边儿上的孩子该是有名有姓的!
“结香,不过大家都叫我小皮猴儿。”柏青抽搭着鼻子答。
“那我倒是叫对了。看你就是个皮猴崽子。”廿三旦爽朗一笑,“一会儿见了客,还是结香好。”
“对了,一会儿叫我何老板,让唱什么唱什么,听见没?”
柏青点点头,又吸溜了一下鼻子。
天黑透了,俩人才到了一处高门院落。几个小厮看是廿三旦,上前招呼,不大会儿便来了俩丫头带路。
这府邸可真奇怪,不是方方正正的几进几出,游廊长长窄窄,遇到转角必有一扇雕花窗。
柏青随着丫头们七拐八拐,到了一处假山。假山石头应是敦实厚重,可眼前这山却像被什么啃过似的,浑身是窟窿眼儿。
“这是太湖石。”几个丫头捂嘴介绍道,一副他少见多怪的样子。
绕过这处太湖石,才又到了另一处院落。
进了厢房门,一股靡靡的暖气儿扑面而来,混着极浓的龙涎香。
柏青缩在长衫里的手脚展了展,趁没人在意,偷偷擦了擦鼻子。
一张紫檀大圆桌,围坐着四五个纨绔子弟和几位伶人。
廿三旦亲亲切切和众人打着招呼,揽了肩把柏青往今儿宴会的主人面前推。
“周公子,今儿带个新人,这位是我的结香弟弟。”
柏青朝人作揖,礼貌地叫了一声爷。
“不兴叫爷!周公子祖上是南边儿来的,当唤一声——周公子。”廿三旦捏着嗓子道。
好端端怎么捏起嗓子来了,柏青不解。
这声响儿娇滴滴的,时紧时慢,定是费了番功夫才拿捏得。
“周公子。”柏青试着学他,猫似的叫了一声。
廿三旦花枝乱颤,“周公子,结香弟弟可是第一次见客。”
柏青不明所以,只偷偷打量着周沉璧。
这人一身西式穿着,料子暗纹繁复,金丝眼镜挂在马甲口袋处。一张脸称得上俊美,可神色过于冷峻,让人没来由的,有点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