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哥儿一开始听闻庄聿白有建学堂的打算时,自告奋勇,主动?跟着忙前忙后?。村中其他人,也是如此。
村中人一辈子在田垄间谋食,食可果脯,衣能蔽体,便是大多数人的所?有追求。读书?那是有钱有闲人家才?敢有的奢望。但如今不同了。
自从孟书郎孟知彰将他那位娃娃亲小夫郎带回?家中,孟家村就开始一点点变化,往好的方向变。因为这“琥珀肥田术”,田中米粮皆增产丰收,如今村中再无有人家缺米下锅,再无有孩童忍饥挨饿。
除了人人饱腹,村中每家每户的钱袋子?也跟着鼓起来。
先是金玉满堂,后?面又加入茶炭生?意,眼下葡萄园也是一再扩产,村中人家家户户都能在几项生?意中谋到事情做。力气壮的去拾柴烧炭、堆肥翻园,做事细致的去压炭脱模、翻搅酒桶,能识文断字的,还可以给账房先生?打打下手,帮着刘叔贴贴酒标等。只会?烧火做饭的,窑炭和园中工人的午饭,也能找到用武之地。
此前谁家若有个5两银子?,便是中等人家。攒够10两者,便称得?上?是富裕之家。所?以孟知彰院试前,庄聿白跟族长称家中已有十两银子?时,那份吃惊和诧异可不是装出来的。
如今算上?工钱和年末分红,每一年家家都能有十两银子?的收入。仓中有粮,袋中有钱,生?活安稳的农人们,便将视线移向下一代。
读书。
族长家的小孙子?已经?读了四年书,牛二有也被送去了私塾。孩子?们的读书问题,村中不少人家或正在张望,或已经?着手张罗。
不过关于私塾先生?,一直没寻到合适人选。
祭祖第二日,孟知彰带了厚礼先去拜谒了云先生?,闲话一番,接着又去往私塾周先生?处。
许久未见,周先生?腰背更?驼,鬓间白发也更?多,拄着拐杖亲迎到院门,正要下跪,被孟知彰一把扶起。
“先生?折煞知彰。”
院中槐树越发茂盛,阳光从叶片间落下,斑驳光点铺了孟知彰一身。当年塾中读书少年,如今已披红簪花,成了世人艳羡瞩目的状元郎。
“很好!很好!”周先生?捋着胡须,不住点头?,弯弯的眼睛中闪着半颗浊泪。
洗得?发灰的衣袖擦了擦眼睛,忙又将夫夫二人拉至堂上?喝茶,说如今私塾中的孩子?,各个都以孟知彰为榜样,都在好好读书,将来也要考取功名做官。又夸庄聿白聪明能干,肥田之法的推广,足以值得?立生?祠来时时供奉。
“知彰能娶到你,是他的福气!”
正说着,门外一乘小轿落下,“请问周先生?家是这里么?”
小书童一路跑着迎出去,不一会?儿?带进来一位衣冠楚楚的老者和一位年轻书生?。
周先生?起身相迎,往脸上?瞧去,一时愣住。难道自己老糊涂了,来人似乎并不认识。
那人先同周先生?见过礼,然后?径直走到孟知彰跟前,敛起衣角,跪地行礼。
“恭喜孟大人金榜高中!”
如此大礼,倒给庄聿白看不会?了。行礼之人起码有五十多岁,身上?绸衣缎袍,看着也像个有身份之人。为何见面先拜一个后?生??
孟知彰眸心一转,想起此人是谁,忙双手郑重扶起:“兄台莫要多礼,快快请起!”
这位便是去岁乡试入场时,那被考官责难险些拦在门外的老秀才?。
“多些孟大人出手相助,方使得?在下顺利进入乡试闱场。若再不中,一家老小就要沿街乞讨了。”
这位老秀才?,十八岁便过了院试考中秀才?,谁知乡试路上?却无比坎坷,一直未能如愿。如今四十八岁再入秋闱,已属最后?一搏。哪曾想,浮票上?“微须”一词,害他被考官当场拦下。
是孟知彰出面据理?力争,才?为老秀才?争取秋闱入试的机会?。
“说孟大人如老朽再造父母,也不为过!”
老秀才?名曹瑜,隔壁华县人。此番乡试顺利中举,奈何会?试不第,不过也不打算再考了,便以举人身份,谋得?一个南方小县的知县之职,不日便要上?任。
当时乡试闱场外一别?,曹寓问了孟知彰名姓,会?试回?来后?多方打听,得?知孟知彰眼下人并不在暨县,刚准备在自己上?任前,去府城亲自拜谢,又得?知孟知彰高中状元,眼下正在暨县祭祖,忙又一路跟了来。
众人闲话寒暄一番,那曹瑜得?知孟知彰正在到处物?色私塾先生?,忙道:“若孟大人信得?过,在下这里倒有一合适人选。”
曹瑜指了指身边这位后?生?:“家中内侄,曹合,去岁乡试未中,正准备再战。孟大人可以试试他的才?学?。若可以,只要提供饭食和一间可以容身的房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