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夫郎好香,却只想和我做兄弟 > 第11章
推荐阅读:

第11章(2 / 2)

……难道是不好吃?

庄聿白心里沉了沉,将那桶虾放到阴凉处,面上倒故作轻松:“是不是吃不习惯?”

“不不不!习惯,习惯!”牛大有涨红了黝黑的脸,头挠得更凶,憋了半天道,“我们全家都喜欢,就是不知是怎么个价格……合适的话,想买些回去。”

愿意出钱购买?!

还有什么夸赞能比这更让人高兴的!

“大有哥帮我这么大忙,一点面筋而已,客气什么!”庄聿白将昨天剩下的两包面筋全塞给牛大有。

牛大有手上一顿,犹豫片刻,还是拒绝了:“也不是客气。”

他又想到什么,从庄聿白手上拿过一包面筋:“不介意的话,送云先生尝尝,这虾多亏了云先生。”

“云先生?云先生帮忙捉的虾?”庄聿白第一次听闻有人姓“云”,觉得新奇。

“哪敢劳烦云先生捉虾。因为这几座山是云家的,但平时我们在山中寻些用度,云先生却从不计较。”

庄聿白明白,古代社会很多山川土地都属私产,哪怕一条寻常山路,主人不让你走,也是没办法,何况去人家地界捞虾捉鱼。

知恩自然要图报,只是自己眼下没什么拿得出手。但云先生这份情,庄聿白记下了。

来日方长,日后总会再有机会的。

“我这几日要去北山炭窑上,不能常到你这来。”牛大有动作娴熟地帮着将淀粉归置到圆簸箕上,“下月初三,城中吴员外家庆寿,木炭用量大,这些日子要多烧几窑木炭出来。”

知道对方忙,庄聿白没有虚客套,将人送至门外,说等虾片做出来请他尝尝,还请他给云先生带个好。

关了柴门,庄聿白用那包豆芽炒盘面筋,当做早午饭。没有科技和狠活的豆芽,爽口又清甜。

庄聿白端碗吃得正欢,忽然一愣,筷子停下来。

这两日的菜全靠人接济,这也不是办法。若别人不接济,眼下家中银钱有限,用来买肉买菜不现实。但总不能每天饼子叠饼子吧?

自己还在长身体,而那一位……正是读书用脑子的关键时刻。一两日拮据日子还能过,就当体验生活了。但每日都只有简单粗暴的碳水,可不行!万万不行!

想个什么办法呢?庄聿白已经离开餐桌,视线在空空如也的家中来回扫。

北窗!昨日跳窗的空档,他瞥见北窗外是一片空地。

有地就有希望。

庄聿白一路小跑绕到房后,果不其然!空地不大,也算平整。他迈开步子粗粗丈量了下,一百平是有的。自己这通身的农学知识,是时候发光发热了。

他以手遮眼看看太阳角度,又用脚向下踢了踢土层。生长层是浅了些,也薄。长杂草没问题。种菜,也不是说不能活。

营养不良的土地,只能长出营养不良的瓜菜。

古代社会常见的是自制农家肥。这属于冷堆肥,将动物粪便等各种材料堆在一起静置分解。一般要等上一年半载,还会携带杂草和病原体。就算条件好一些的地方,掺拌生石灰来加热灭菌,生产成本也上去了。

远水解不了近渴。庄聿白现在手上既没有太多时间,也没有太多可用资源。怎么办?

论专业对口的重要性。庄聿白想到了十八日堆肥法,这可谓是为此刻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十八日堆肥法,是热堆肥技术,通过对含碳、氮的原料进行科学配比和手动翻堆,18天内即可产生高质量的堆肥。高温杀菌,还能极大减少肥料流失。最重要的是,只需18天!

庄聿白站在这个陌生的时空,一边回忆现代社会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一边观察判断周边可用的材料。

他抬手将滑到面前的一缕琥珀色头发理到耳后,有些志在必得,也有些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踌躇少年志气。

当然,冥冥中似乎还有一些宿命感。

他必须一点点变强大,强大到足以去荡除、去化解梦境中的那份哀伤。

作者有话说:

----------------------

第11章货郎

十八日堆肥法,难点在于原料筹备和碳氮配比。

庄聿白在现代社会常用的豆粕、鱼肠等眼下没有。这个时代豆油都还没上餐桌,哪去找豆粕。

他看着通往北山的那条小路,眼前一亮,这满眼杂草不就是极好的原料么。

孟知彰的衣衫至少大自己两个尺码,庄聿白找来布帛将稍显空荡的袖口和裤管缠住,又从紧邻灶屋的小仓库中翻出镰刀和铁叉。

筹备原料过程中,柴院旁那堆稻草和灶下的灰烬,都出了一份力,做虾片剩下的虾头虾壳也有了用武之地。

菜园东北角,离家最远的地方划出一小片堆肥场地。津津细汗浸湿庄聿白的额角碎发,他解下腰间巾帕擦了擦脸。

所需原材料齐整堆在空地,稻草打底,青草杂陈这几日攒下的不多的厨余。庄聿白掌控着用量和比例,一层“碳”一层“氮”,慢慢铺着材料。

碳氮比处于摸索阶段,就像新手和面一样,也会出现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情况,中间庄聿白又去割了一堆草回来。

日头渐斜,长宽1米,高1.5米的肥堆站在夕阳下,像一株毛茸茸的大蘑菇,静待4天后的第一次蜕变。

庄聿白带着一身薄汗回到家。

他撩起清水洗了把脸,上下内外也简单擦拭一番,之后顺手洗了根孟知彰留给他的黄瓜,一边巡视满院淀粉,一边直接生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