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烈王坐回了椅子上,也不去管放在地上的千花树和琉璃马。
“这事我知道。”武烈王思索道,“黄公公是父皇身边的得意太监,他向谁接近,说不定那人就是下一位......但现在看来,黄公公也不像知道的样子,对我、永明王、还有其他出宫的皇子都不错。”
圣上有众多孩子,但活到长大的却只有一半,到了后来,圣上直接吩咐六岁之后才可以排序齿。
十一皇子和十二皇子沉默下来,圣上一日不立太子,他们一日惶恐不安。
因着母妃的缘故,他们从出生起,就站到了武烈王这一派,心里面未尝没有为什么不是我的这种想法,但出宫以后,圣上对他们的漠视,让他们放弃了想法,现在就希望武烈王能登上那个位置,给他们两个光头皇子封号,让他们不至于在京中那么尴尬。
十二皇子心大,还会去街上找人玩乐,十一皇子却羞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
这顿饭吃的尽兴,结束的却不怎么样,让赵守送了十一皇子和十二皇子离开,武烈王陷入了迷茫当中。
酒醉让他不断的多想。
如今圣上的每一个举动,都忍不住让人揣测这其中的心意。
十五弟的礼物,为何要和父皇赏赐的礼物一块儿送过来。
是单纯的让他们兄弟和睦,还是想让他去帮齐晖王。
屋里进来了小太监,“王爷,这两样东西摆在那儿。”
他的话打断了武烈王的思绪,武烈王摆了摆手,“都收到库房吧。”
小太监蹲下身就要动手,武烈王又升起悔意,叫住他们,“等会儿,还是摆在屋里,看哪里合适摆在哪里。”
小太监又停下动作,先去收拾出一个空位置来。
圣上的赏赐不少,银子收进库房,马匹养在马厩,但有些赏赐的摆件,却不知道要收进库房还是摆到屋中。
“王爷,这牌匾是收进库房里吗?”
武烈王抬起头,那牌匾上明晃晃的写着忠孝贤明四字,正是父皇的字迹。
武烈王心里一惊,父皇这是让他别动其他心思吗?
自打赏荷宴结束之后,宴席上发生的事情,就成了京城贵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好一阵之后,这件事才渐渐无人谈起。
现在大家多在谈论另一件事。
武烈王生辰那日,圣上赐下了亲自写的牌匾,武烈王得了忠孝贤明,永明王得了孝悌忠信,平宁王得了忠孝廉节......
都是关于忠孝二字的,大家不免由此展开深思,圣上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在府邸待着的董玉婷虽然没出去,但自有人把这件事传到她耳朵里。
她觉得圣上就是这个时代的明星,一举一动都能引发全城(全网)讨论。
她倒是觉得圣上没别的意思,就单纯赐个牌匾而已,更不可能从这几个牌匾中,探出下一任皇帝是谁。
就在这样热热闹闹的氛围中,大选的事情也快要到来。
而昨天,董玉婷收到了永乐侯夫人的拜帖。
虽然现在不能参加娱乐性质的宴会,但别人还是可以找她的,董玉婷确实在府里闲的快长出青苔了,预备了新鲜茶果等着弟妹来府中做客。
永乐侯夫人对董玉婷一向尊重,“大姐,我用不用去见一见老太太。”
董玉婷摇摇头,“不必,老太太她喜欢清净,你去了反而事打扰她。”
永乐侯夫人点了点头,她这次来,还带了一个女子过来。
她是永乐侯夫人娘家的人,亭亭玉立,笑眼弯眉,周身的温婉气质让人看了就心生好感。
第144章不帮自打父亲把爵位传给儿子……
自打父亲把爵位传给儿子之后,就带着老妻去了庄子上养老,府里的事情交给了董毅衡和王婉君。
“寻姐儿,过来。”
那温婉女子缓缓走近,朝董玉婷行了一礼,“见过表姑母。”她的声音也如清泉流水,莫名的令人安心。
董玉婷招了招手,李念瑶带着弟弟们给王婉君行礼。
王婉君夸了他们几句,随后李博翰就拉着弟弟出去了,李念瑶坐到了一旁,身边是文静的王希寻。
“大姐,这次来......是想拜托你能不能通通门路,让寻姐儿留个牌子。”王婉君难以启齿地说完,眼神闪躲。
董玉婷恍了一阵才明白过来她什么意思,环视一周,王希寻脸色薄红的低下头去,站立在她身后的嬷嬷则希冀的看着自己。
好像是她去选秀似的。
不过这事她是帮不上忙了。
王婉君这话,无非就是想让李凌川去走永明王的路子,拜托他去找他母妃在选秀的时候帮王希寻说上几句话,但是这件事可不是那么好办的,还容易惹一身骚。
先不说李凌川在丁忧,永明王凭什么帮她啊?有什么好处吗?董玉婷可不会自负的认为,永明王看在李凌川的面子上会去走一趟。
再说四妃现在早就失去了宠爱,多是与皇上的情分以及在朝中的儿子才让她们屹立不倒。听说永明王其母梅妃性子孤高,为人冷傲,会不会帮王希寻说句好话又要另说。
董玉婷似笑非笑的问她:“不知弟妹觉得哪位皇子好呢?”
王婉君心里骂了几遍母亲,脸上不敢露出抱怨,乐呵着说:“那自然是有封号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