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没有更漏,也看不见日头,草拌泥的土墙上划着一沟沟一道道,斑斑驳驳,概是之前关在这里的人的无聊手笔。
顾峪也用这个法子来记时间,在第八条竖杠的下面添上一条横杠。
不知她下一次来是什么时候?
为何要说那句“不必她来”的话?她来,就随她来罢了,为何还要计较她将来会不会选择他?
将来不选他,现在就不能来看他么?
顾峪翻着书,莫名有些烦躁。
过了会儿,唤了狱吏来。
“去帮我递个信,这书不好看,让我夫人从书房拿几册兵书,给我送来。”
狱吏心想没见人看个书还挑三拣四的,面上却是恭敬答应。
第九日晚,牢房外刚刚传来脚步声,顾峪就听见了,正打算起身,分辨出这脚步声不是姜姮的。
抬眼看,秦王拎着一个书匣到了门外。
顾峪望着那书匣,皱了眉,望向随在秦王身后的狱吏:“我让你递信给我夫人。”
不是秦王,他不是要让秦王来送书,他说的很明白,让他的夫人来。
“就是你夫人托我送来的。”秦王说。
顾峪目光滞顿片刻,眼眸垂下去,不再说话。
她果然把他的话当真了?不来看他了?
“怎么,这些书还不是你想要的?”秦王疑惑地看着顾峪,想他何时看书这般挑剔。
“凑合着看吧。”秦王命狱吏打开牢房门,进去之后放下书匣,见顾峪仍是有些无精打采,以为他是心生不满,有心安抚,说道:“父皇并没有放弃你,但现在萧氏族人怨气很大,你行事也确实有诸多僭越不妥之处,朝中也有很多人弹劾你,父皇总不能罔顾这些,太过明显的包庇你。”
墙倒众人推,顾峪自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只要不牵涉惩罚他的家眷,他在牢中住上多久都无怨言。
“镇南王已经拿下韶城,屯兵修整,意图挥师北上,收复故土。”秦王道:“我若去向父皇举荐你去南边镇守,你可愿意去?”
虽然早前已经讨论过很多次这件事,顾峪也做好准备南征,但是此次南征和之前不一样。经过这数月的谈判拉锯,圣上愈发坚定不能贸然宣战,岭南滨海,山川气候是他们这些北人很难适应的,果真悬军千里背水一战,恐怕只能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士气,白白葬送一干将士性命,若战败的消息再大肆传扬开来,只怕又会搅浑刚刚安定下的局面。
以守为攻,是目前来说最好的法子。但这守将,没那么容易做。
秦王说道:“其实,我不太希望你去镇守,太耗时间,且也不一定会有什么功劳,劳而无功,将之大忌,一次败绩就可能毁了你此前累累功勋。”
顿了顿,秦王接着道:“但是,这也是你能尽快出狱的一次机会。”
“去。”顾峪说。
秦王看向他,忖了片刻,问:“你有多大把握?”
顾峪摇头:“没有把握。”
“没有把握你就敢领命?”秦王不希望顾峪去冒险,朝中已有许多人虎视眈眈想砍他的臂膀,但只要顾峪不打败仗,其他的弹劾污蔑不过都是小打小闹,动不了顾峪。
“只是镇守,可以徐徐图之,总不会一直没有把握。”
顾峪说罢,沉默片刻,似在思虑什么,方又启唇:“我想带家眷去。”
镇守不比行军,按例是可以携带家眷的。
秦王却不赞成他这么做:“别的镇将拖家带口,那是长年累月定在镇地了,你也打算定在那鸟不拉屎的地方,不回来了?”
顾峪不说话,仍是坚持。
秦王又劝道:“你到那厢实在寂寞,纳几个婢妾罢了,将来想带回来便带回来,不想带回,予些钱财,好生遣散就是,何必拖家带口那么麻烦?”
“不麻烦。”顾峪铁了心要带。
秦王也只好妥协,“既如此,我就去向父皇奏请了。”
······
仲秋宫宴,虽然顾峪尚在狱中,宫里的请帖还是同往常一样递到了卫国公府。骆氏记挂儿子,也对天家有些不满,直接道不去赴宴。姜姮虽也不喜这种场合,但若顾家一个人都不去,难免会叫人议论罔顾君恩,不识好歹,遂带着顾家小妹一同去赴宴。
“嫂嫂,你知道么,今天还是秦王的生辰。”
将进皇城,顾青月忽然附在姜姮耳边,悄悄说道。
姜姮自然不知,“是么?”
顾青月拿出一个亲自绣的荷包,视作珍宝的双手捧着看了又看,问姜姮道:“嫂嫂,你说,秦王会不会嫌弃我绣的这个荷包?”
“秦王府珍奇无数,想必不管你送何珍宝,在他眼中都是寻常,你亲手绣的这个荷包,他府中应当是没有的。”姜姮瞧了瞧那个荷包,笑着说道。
“嫂嫂。”顾青月听得耳顺,越发欢喜,一时都忘了自家哥哥还在狱中,亲昵地抱着姜姮道:“那一会儿,我给他送荷包,被人看见了,是不是不好?”
姜姮微微点头,故意说:“那要不就别送了?”
“嫂嫂!”顾青月知她打趣自己,娇声嗔了一句,忽又叹道:“送人礼物好生费脑子,今年送了荷包,不知明年送什么。”
她忽而转头看向姜姮:“嫂嫂,你之前送过我哥么,都送的什么?”
姜姮微微摇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