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64章(1 / 2)

说着,刘陵的目光越过刘彻,转向他身后跟着的卫青,含笑道:但是说到底,是非只在人心罢了,皇后娘娘母仪天下,总是这样疑神疑鬼的怀疑到臣妹身上,觉得臣妹和陛下之间有些什么总是不美,索性今日大家齐聚一堂,不如当面锣对面鼓的说个清楚,也省得再生波折。

刘陵拍着自己的胸脯做惊吓状:臣妹可不想再被人绑架一次了,今日实在是惊心动魄的一天。

刘陵的话音落下,所有人都是一脸的认同之色,刘彻身后还有几人做沉思状,只是刘陵没有再关注,而是转身看向陈阿娇。说到底,刘陵会被劫持过来,结症还在陈阿娇的身上,如果不能一劳永逸洗清自己身上的流言,依照陈皇后的性格,只怕刘陵还是后患无穷。

果然不出所料,哪怕刘陵当着众人的面解释自己自己其实心仪的另有其人,陈阿娇犹自不信,还想说些什么,只是被其母馆陶大长公主暗中安抚着,还抬出窦太皇太后来,陈阿娇这才没有口出恶言,而是愤愤的哼唧着道:你倒是口齿伶俐,那就证明给所有人看看,你和陛下之间确是清清白白啊。

怎么证明?她都快当着刘彻的面把人贬低得罪个彻底了,没看皇帝现在脸还黑的跟乌云压城似的,刘陵侧头瞅瞅刘彻的脸色,一时也有些头疼。

一张洁白的宣纸要怎么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干净?难不成她刘陵也脱衣服让人查验不成?痴心妄想,真用了这种自证方法,只能说是随了陈阿娇的意,她刘陵在大汉也是颜面扫地了,何况现在椒房殿里这么多人。

卫青和公孙敖着急忙慌的求见皇帝的时候,刘彻正在宣召自己的心腹侍中们商议政事,虽然刘彻在窦太皇太后的压制下,朝堂上的政事都要奏事东宫,但私底下还有自己心腹组成的小朝廷让他掌握,因此刘彻来救人的时候,不但带着卫青和公孙敖,身后拖拖拉拉的还跟着几个心腹爱臣。

就怕空气突然安静,刘陵给刘彻使眼色,丝毫没有自己刚才得罪过对方,对方是否会帮她的想法,把皮球踢过去你的妻子,你来安抚。

很神奇的,刘彻看懂了刘陵的眼神,他冷笑一声,刚想严词拒绝,就听刘陵开口道:陛下,说道理还是您自己持身不正,所以臣妹才被连累的和您传起了这些荒唐的流言,您不差个水落石出还臣妹清白也就罢了,但这件事皇后和大长公主都知道了,窦太皇太后那里肯定也瞒不过去,只是太皇太后见多识广,这种程度的留言丝毫不能让她侧目,所以才不屑一顾,但您

窦太皇太后可看着你怎么处理这事呢,处理的不好或者不能让她满意,人还当你小孩子没长大呢。

刘陵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刘彻瞬间明了。他坐在了陈阿娇让出的主位,吩咐所有人都落座后,才对着心腹道:众卿可以有解怀皇后疑虑之法?

刘彻和刘陵都明白此事归根结底,源头还在陈阿娇的身上,因为宫外的谣言因为皇帝新铸造的三铢钱已经消逝尽七层,余下的余韵再过几日也会被别的事取代,所以简洁明了的询问道。

下首一名儒生模样却自带几分潇洒气质的男子作揖后答道:臣东方朔有一计,可证明翁主清白之身,解皇后娘娘猜疑。

后世被称为武帝智囊的东方先生坦然自若的面对刘陵惊讶的打量,在皇帝点头应允后,吩咐黄门和宫婢去自己居处取所需之物。

看来她是没有那个眼福,看刚出生的小霍宝宝了,刘陵忍不住有些黯然,惊讶的打量了东方朔一眼后,对着卫青怅然若失。后世据传东方朔描写自己的外貌和品行用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等等溢美之词,今日一见,刘陵觉得果然如后世那般大言不惭。

好在东方朔被刘彻曾令随侍左右,在金马门待诏,暂住的地方也不远,省得皇帝急招会久等,黄门很快带了东西敢回。

一个外壁漆黑,朱绘点纹,并以单体卷云纹点缀其间的钵盂被奉在漆盘上端了上来放在帝后的案几前,所有人还在茫然,猜测那是何物之时,刘彻已经恍然大悟,坐等东方朔接下来的行事,他傲然的凝视着摸不着头脑的众人,有一种众人皆醉他独醒的戏谑。

刘陵正拉着卫青说她今日出府的目的,对看不到小霍宝宝有多么的遗憾,察觉的刘彻准备看好戏的目光,瞬间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这是什么东西?它能证明陛下和刘陵的清白?陈阿娇对面前的钵盂嗤之以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