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她们的阿母原本就是这样为儿女打算的极为妥帖的人,让子夫去应聘府内的讴者,大兄和姐姐们也都是阿母疏通了关系才能在前院贵人面前伺候,在爱子之心上,阿母一直是一视同仁的。
但卫子夫想起卫青是跟着淮南王翁主一起来的,忙提醒阿母道:阿母,阿青已经是淮南王翁主的门客了,怕是不能给公主做骑奴了。
卫媪忙疑惑的看着卫青,问道:子夫说的当真?
当真。卫青点头,再一次解释了自己是如何被翁主救下,进而做了翁主的门客。
屋子短时间陷入了寂静,然后就是卫媪一阵谢天谢地,谢过刘陵翁主对卫青的救命之恩后,叹了口气,遗憾的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好好的为翁主效劳吧,做门客总比做骑奴好过。
当然,虽然如此说,卫媪难免为自己给舍人塞钱的行为感到痛心,早知道,就再等等了,就不用损失这一笔钱财了。
做门客总比做骑奴好吗?
在正常的历史进程中,卫青是进了平阳侯府做骑奴开始的一生,但这一次,因为有刘陵的半路截胡,卫青避免了做骑奴的命运,并且还有刘陵请雷被和张次公一个教剑法,一个教射箭的悉心栽培,没有从骑奴做起的卫青并不了解骑奴该如何做,但在他的设想中,奴仆的生活只怕和自己在郑家的时候没什么两样,依然要日日有忙碌不完的活计和时不时遭遇的呵斥、打骂。
卫青原本只打算一人以身相许,报答翁主的救命之恩,但此时因为卫媪的这句话,不打算提起的他终究还是说出了那句刘陵最希望的话。
阿母要不要带着兄姊跟我一起走?
说完之后卫青立刻就后悔了,但覆水难收,话已经出了口,怎么也收不回去,卫青暗暗后悔,只能希望母亲和阿姊们拒绝,但让他没有想到了是,阿母和阿姊听了他的话后,连片刻的迟疑都没有,直接就摇头拒绝了,连让卫青惊愕的时间都没有。
卫青不明白,就听卫媪给他解释道:你阿娘我年轻的时候就因为走投无路,为了活下去才卖身入了侯府做仆人。
当年家乡经常闹匈奴,卖身为奴看似不太体面,但是却能吃饱穿暖,日子过得也算不错,后来遇到了你们的父亲,一个个的有了你们,看着你们都能活着长大,阿母这一辈子也无憾了。
阿青你幸运,遇到了翁主这样的大好人,这是你的贵人,有翁主帮扶你也免了为奴为婢的命运,这是大好事啊。至于我们,你有时间就来看看就好,你阿兄阿姐从小就在府中为奴,已经习惯了侯府里的日子,出去了也不知道该怎么生存,还不如安于现状的好。
卫青和卫子夫、卫少儿、这几个兄姊并非同父,卫青能得到翁主的青睐是他的幸运,但对更喜欢平静生活,安于现状的卫媪来说,淮南王翁主的身份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和皇帝姐姐平阳长公主的地位的相提并论的,门客的身份听起来比奴仆高贵的多,但是这也影响不了卫媪他们安于现状的心思。
不止是卫媪,就连卫子夫和卫少儿也不约而同的摇头,不愿与卫青一起离府。
卫青悄无声息的松了口气,也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思,又和阿母、阿姐聊了几句,因为记挂着不知前厅的宴会何时结束,认亲过后互相留下日后如何相见等话,卫子夫带着卫青特意从仆婢们常走的角门绕了一圈,交代日后再有事就来此处找人后,便在卫媪不舍的眼神下,送卫青回了前厅。
刘陵正和平阳长公主品尝庖厨做的美食,见到卫青这么快就回来,问道:见到人了吗?怎么不多说几句就回来了?
当然,刘陵真正的意思其实是想问卫青,有没有把他的家人劝动,改投到自己麾下来。
卫青点了点头,刘陵还没高兴片刻,就见卫青随即摇头道:见到阿母和阿姊了,只是让翁主失望了,阿母并未答应要跟随卫青出府。
说着,卫青还破觉得不好意思,似乎在为自己没有完成翁主吩咐的任务而失落。
刘陵也不知听卫青说没能打包带走人后自己是什么心态,失落是有,但轻松也是有的,就如她自己想的那样,如果将人从平阳侯府带走会给自己带来来自馆陶长公主和陈阿娇的敌视,在自己还没有自保能力之前,卫子夫他们还是待在平阳侯府等待武帝刘彻的到来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