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你们才不要那么紧张,我这还只是中考,这要是高考,你们不得紧张的晕过去了。”
“好好,不紧张,不紧张,你东西都带齐了吧,没落下吧?”
苏晓再三肯定东西带齐了,不紧张,会好好考的。
考点门口人头攒动,警戒线拉得老长。戴着口罩的考生们在家长的殷切目光和老师的反复叮嘱下,排队接受体温检测,有序进入考场。气氛肃穆而紧张。
苏晓深吸一口气,清凉油的味道提神醒脑。她又一次检查了一遍准考证和文具袋,确认无误。抬头看了看考场上方悬挂的横幅:“沉着冷静,诚信应考”。她握了握拳,走进了属于自己的那间教室。
试卷发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汇成了独特的乐章。苏晓摒弃杂念,全神贯注。
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政史……每一科她都全力以赴。难题有,但更多的是扎实复习后的得心应手。
前世中考时那种隐约的茫然和不确定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掌控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控,对答题节奏的掌控。
当最后一门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起,苏晓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不管结果如何,她已拼尽全力,而她知道,结果不会差。
更重要的是,一个阶段结束了,通往她规划中那个“学习为爱好、工作为价值”的未来的大门,又推开了一些。
走出考场,外面是等候已久的父母和喧闹的人群。
夏日的阳光有些刺眼,苏晓眯了眯眼,看到李春兰和苏建国脸上如释重负的笑容,她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考完了!感觉怎么样?”李春兰赶紧迎上来,递上一瓶冰水。
“还行,该做的都做了。”苏晓接过水,喝了一大口,冰凉的感觉直达心底,无比畅快。
“好,好!考完就好!走,回家,想吃什么妈给你做!”李春兰拉着女儿的手,苏建国在一旁憨厚地笑着。
第63章全市第一
中考结束后的头几天,苏晓感觉自己像一根被骤然放松的弹簧,浑身都透着一种软绵绵的慵懒。
早起?不存在的。她能一觉睡到快中午,被窗外明晃晃的阳光和楼下小店隐约的锅铲碰撞声吵醒。
起床后趿拉着拖鞋,慢悠悠地晃到店里,李春兰总会给她留一碗温着的豆浆和两个刚煎好的、边缘焦脆的韭菜盒子。
“考完了就好好歇歇,想睡多久睡多久!”李春兰看着女儿眼下淡淡的青黑褪去,脸颊也丰润了些,心里满是心疼和欣慰。
苏晓也确实贯彻了“摆烂”精神。她翻出家里那台老旧的vcd机,租来一堆以前想看却没时间看的电影碟片和电视剧,窝在客厅的旧沙发上,一看就是一下午。
风扇呼啦啦地转着,吹起她额前细碎的刘海,茶几上堆着瓜子壳和切好的西瓜。
偶尔苏建国忙完午市回来,看到女儿这副“不成体统”的样子,也只是笑着摇摇头,顺手给她添点茶水。
苏晓躺了两天总感觉差点什么,坐在沙发上边吃冰西瓜边琢磨差点什么。
“冰西瓜!空调!”苏晓猛的反应过来,可不是差空调吗,风扇虽然对着她吹,但还是汗津津的多不舒服。
晚上等李春兰苏建国回来,苏晓立刻狗腿的递上拖鞋。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这又是唱哪出啊?作怪的很。”李春兰看苏晓那样子笑着问。
“最近女儿中考结束了,在家休息,本想出去和朋友逛街游玩,奈何高温难耐,实在不想出门…”
“停!好好说话!不然不用说了!”李春兰赶紧叫停苏晓的怪腔怪调。
“妈,太热了,那个风扇成天对着我吹,我头都吹疼了,装个空调吧?给我装一个吧,我的好妈妈!”苏晓撒娇的说道。
苏建国一听闺女头都吹疼了,那还得了,“装,必须装,明天爸就去看空调,客厅装一个,你房间装一个。”
“那倒也不用,客厅装一个大的,晚上咱们客厅的空调,给房门打开,这样都两块。”苏晓继续出着主意。
“行,还是我闺女会过。”
李春兰看着爷俩把空调的事都定下来了,好奇的问,“你俩谁有钱买啊?”
俩人猛的反应过来,家里的财政大权都在李春兰这里,又赶紧来拍马屁。
在爷俩一个捏肩,一个捶腿的恭维中,李春兰同意了买空调的事。
等到苏晓吹着空调,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感叹道,“还是有空调惬意啊…”
几天后,学校通知回校拍毕业合照。
再次踏进熟悉的校园,感觉却截然不同。没有了备考的硝烟味,空气里弥漫着栀子花的香气和少年人特有的、轻松又带着点离愁别绪的气息。
同学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考完试去哪里玩,对未来的高中生活充满憧憬,也夹杂着对成绩未知的忐忑。
苏晓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扎着清爽的马尾,混在人群中。
看着一张张青春洋溢、对未来或迷茫或笃定的脸庞,她心里有种奇异的平静。
她知道大部分人的去向,也知道几年后各自人生的分野,这种“先知”带来的疏离感,在喧闹的校园里显得格外清晰。
当摄影师喊着“三、二、一,茄子!”,闪光灯亮起,定格下这一张张稚嫩脸庞的瞬间,苏晓微微弯起嘴角。
这一世,她终于不再是那个淹没在人群里、对未来毫无把握的普通女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