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从南愣了愣,看向韩漓,又看向刘玉珍:“他不是弹琴唱歌的吗?”
这熟练度少说也有几年工程师经验了。
刘玉珍想了想,一拍掌:“对了,顾玺的机器人技术也很厉害,参加《铁甲巅峰》时他还指导过我们,应该是机械兴趣爱好生吧!”
韩漓点头:“我家书房一整面墙都是顾玺买的理工书籍。”
顾玺刚搬进来时,韩漓送了几箱理工书籍,后来顾玺有钱了就经常在网上买书,如今书房里一半乐理书籍,一半理工书籍。
辛从南闻言不再多问,继续看向大屏幕。
此时顾玺和韦乐言已经将推进器机体完全拆开,顾玺熟练地打开一个设备,指导韦乐言:
“既然径向约束有困难,不如试试轴向。旋转磁势垒,调整磁场梯度,让离子注入方向和主磁场方向一致,反而能利用磁场的轴向分量更好地约束等离子体……”
韦乐言连连点头,毫不迟疑地照着顾玺的指导操作。
辛从南再次愣住,发现顾玺的指导完全正确,对学生们道:“你们仔细听听顾玺的话,认真思考,他做出这些调整的技术原理。”
于是办公室中的工程师们都专注盯着大屏幕,听顾玺指导韦乐言:“先优化一下推力器的阴极设计和射频馈电系统……对……再将磁势垒旋转90度,让离子以与轴线平行的角度注入磁场。”
“什么?”
“磁势垒旋转90度?”
“平行角度注入?”
数名研究生几乎同时发出惊呼声,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柏瑾之被吓得连连追问,深怕顾玺不小心把设备搞坏了要赔。这些可是航天实验室的设备,弄坏一个不知道要卖多少曲子才够赔。
韩漓似乎也有同样的想法,紧紧盯着顾玺,心中已经开始盘算自己的资产。
辛从南不嫌他们外行,同时也是向学生们讲解:“霍尔推进器的磁势垒设计,都是沿着径向或者一定的倾斜角度,用来约束电子和离子。”
“把磁势垒旋转90度,意味着整个磁场位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离子注入的方向也从传统的垂直或倾斜于轴线,变成了完全平行,颠覆了几十年的设计范式。”
辛从南眉头紧锁,他研究无壁霍尔推进器时,不是没想过改变磁势垒的结构,但每一次尝试都因为等离子体约束失效或者效率骤降而告终。
顾玺一个“外行人”,怎么会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
在众人难以置信的目光中,韦乐言在顾玺指导下完成了把磁势垒旋转90度的调整,机身立即发生强烈震颤。
“失败了!”
“看吧,我就说不行……”
研究生们有人遗憾,有人幸灾乐祸。
却听顾玺不疾不徐道:“在推进器出口段叠加轴向梯度磁场……对……再在主注入通道旁增设侧向导流槽,设为当推进器功率超过额定值的60%时,自动开启斜向离子注入……”
就这样,众人从质疑到沉默,就这么看着顾玺一道道指令下去,引导着韦乐言完成了对“小型无壁霍尔推进器”的优化。
优化完成,机体重新组装,韦乐言连接仪器,开始磁鞘层模拟。
模拟结果被同步传送到辛从南的办公室这边,刘玉珍和众研究生看着数据一脸震惊:“离子束干扰降低41%,寿命测试跑满了2400小时,比理论值还多了300小时。”
辛从南则看着监控里,顾玺那张年轻却异常沉稳的脸,又看了看操作台上,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被攻克的无壁霍尔推进器。
在某个瞬间,被一股新生的力量狠狠地震撼了。
第71章
韦乐言的个人实验室中,顾玺的指尖划过显示屏上复杂的磁鞘层模拟曲线,最后停在一组完美闭合的波形上,对身旁的韦乐言嘱咐道:“乐言,这里的参数分析还需要再细化一些。记住刚才优化的内容,改完论文再提交,确保没有遗漏。”
韦乐言点点头,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着,心想:“数据已经很完美了……不过顾玺说的一定没错……”
就在这时,墙上的通讯器突然发出“滴”的一声轻响,紧接着传来了导师辛从南浑厚的声音:“顾玺,韦乐言,现在来我办公室一趟。”
两人对视一眼,顾玺收拾好桌面上的工具,韦乐言还在敲击键盘,不太想理导师。
顾玺收拾好桌面,关闭仪器后,拉起韦乐言:“走吧乐言,带我去见你的导师。”
他知道辛从南的办公室在哪,但此时肯定要装做不认识路。
因为是顾玺的要求,韦乐言才愿意带路。他也不懂敲门礼仪,直接推开轨道动力学研究室的门。
“不好意思打扰了……”顾玺跟在韦乐言身后进门,话说到一半,才发现研究室里的人都没在干活,所有人站在门口处,用充满复杂的眼神看着他。
顾玺:“……??”
这和他前世的场景不一样?
“嗯……你们这时间段……是在休息吗?”这也不是中午呀?不忙吗?
被顾玺提醒,众研究生才想起手头还有一堆工作,哪有时间在这好奇,赶紧跑回各自的工位。
顾玺此时才看到韩漓和柏瑾之,他有些意外,还以为他们在外面参观,没想到也被带来了。遂笑着打招呼:“韩哥,瑾之,参观完了吗?好玩吗?”
韩漓点点头,意味深长的看着顾玺:“挺刺激的。”
柏瑾之拿着相机给顾玺拍了几张照,说:“看到了很多特别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