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有话说:最近进入冬令时了,和国内时差七个小时,下班后到家国内已经过了十二点,所以可能会在凌晨才能看到我。不过好在没几章了
下一本开一本短小的治愈文,算作《足尖舞》之前的过渡,写生离死别有点小累了,文案如下,求个收藏。大家用放松的心态读,我用放松的心态写,一起进入那个暴雪连天的温泉小镇吧~
多年后,姜柚见依旧没能抢到奚临演唱会的门票。
她站在场馆外,和场内数万人一起合唱,和万千普通歌迷那样。
灯光闪烁、音浪涌动,在那些熟悉的旋律里,她忽然想起——自己十七岁那年,小镇上来了个极好看的神秘男人,住进了他们家的温泉旅馆,那是她第一次遇到奚临。
那时的冬天来得格外早,连日暴雪。
男人身姿修长、矜贵优雅,与小镇所有人都格格不入。
他独来独往,背着画板在山间写生,几乎从不多言。
姜柚见以为他是个阴郁的画家,在小镇上寻找灵感。
那天傍晚,旅馆停电,屋里只剩下一盏油灯。
他递给她一
张刻着银光的光盘。
“这是我的生日礼物?”
“算是吧。未发行的母带。”
火光里,她看见封面上潦草写着专辑名——「焚风。」
她当时不懂这份礼物的分量,未来这张cd未来将因为奚临本人而被炒到天价。
提及梦想,他说:“我想做能影响华语乐坛的音乐。”
那时,她才知道,他原来不是画家。
她笑着鼓励他:“一定会的。”
……可事实上,那时的他,已经离梦想只有一步之遥。
那年网络还不发达,奚临的名字只是圈内的传说,他几乎不露面,是最神秘的原创音乐人。
直到他消失的消息登上娱乐头条,工作室发出寻人启事,传言四起:有人说他抑郁离开,有人说他江郎才尽,也有人说他被绑架。
姜柚见拿着一张寻人海报,一路飞奔回家,气喘吁吁,认真看着他:“他们找的奚临,是你吗?”
他沉默良久,遗憾地摇了摇头低声说:“……奚临的悠长假期结束了,等走上舞台,奚临就不再自由了。”
那天小镇上最后一缕夕阳在天边被吞尽,观众席荧光棒亮起,他终究走进了万丈光芒里,再也没出现。
那个宁静的小镇,被媒体和粉丝的涌入搅得天翻地覆。
后来,小镇成了网红打卡地,旅馆生意比以往更好。
温泉旅馆整日播放着奚临的早期专辑,却无人知晓,这段往事……
风停,雪落,故事至此。
她仍站在人群之外,在漫天的光与声里,静静闭眼,低声合唱……
【古早味治愈文,he,随心自我放松之作,sc】
第125章
飞机在早上六点降落在法兰克福机场,走出航站楼的那一刻,西欧的冷风携带着陌生潮湿的松针气息扑面而来。
她一边查询路线一遍纹路,转乘火车前往慕尼黑。
将自己从程明笃的金色庇护网中彻底抽离,迎接她的是赤l的、真实的欧洲。
她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是住房。
之前远远低估了德国大学城在冬季学期开始时的住房紧缺程度,原以为凭借她的德语底子和启动资金,能找到一套整洁的单人公寓,但现实却是无休止的看房、被拒和失望。
甚至比面试工作还难,优质房源甚至是百里挑一。
第一个月,叶语莺像一个幽灵,提着行李箱辗转于各种青旅和临时租房,她和各个国家的人都交流过,大家都因不同的原因来流浪。
圣诞节前夕,大雪降临,将整座城市都该在白色的毛毯中。
因大雪封天,火车行驶到半路临时返程,行程被取消,她被困在科隆火车站,她抱着沉重的行李箱,在湿冷的天气里瑟瑟发抖。
她看着周围的德国人平静地接受着交通系统的一切混乱,内心深处涌起了巨大的孤独和无助,苦中作乐看了一夜的科隆大教堂。
她最终找到了一个临时罗娇娇,在城市边缘一座老旧公寓楼的地下室杂物间。
那里没有窗户,空气永远是湿冷且带着霉味的。房间太小,只能勉强塞下一张单人床垫和一个简易书桌。房东太太是一位严厉的中东老太太,要求绝对安静。
叶语莺每天早上必须依赖闹钟才能知道天亮,她的生命力第一次感到被寒冷和黑暗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