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军工大院女儿奴[年代] > 军工大院女儿奴[年代] 第332节

军工大院女儿奴[年代] 第332节(2 / 2)

曾风笑着说:“她还会登报,登上《人民日报》。”

那可是西花厅的主人,他亲自接见过的人,第二天就会登上全国的报纸头版。

陈棉棉也笑:“我三十岁才能达到的高度,她才八岁就能了。”

她妈三十岁才登《人民日报》,但妞妞八岁就可以。

陈棉棉好骄傲的,因为如果不是她当初拒绝流产,把妞妞养到足月才生,她就可能会是个小瘸子,而如果她不把妞妞带回军工基地,她也受不到那么好的教育。

本该失踪在戈壁滩的女孩,是因为陈棉棉的托举,才变成了一颗耀眼的明珠的。

但俗话说得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经过妞妞这趟的北疆之行,陈棉棉也才终于恍悟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托举只能算助力。

孩子真要展翅翱翔,还得靠自己。

……

6月28号,氢弹在罗布泊起飞,于大气层边缘成功引爆。

核基地又完成了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

按理妞妞应该也跟那位见过面,只等出新闻了。

第二天一早,陈棉棉估计那位应该要返程,早起就准备前往3号葡萄园。

但她才在刷牙,有人砰砰敲门:“小陈,快出来。”

陈棉棉蓬头垢面的,还举着牙刷呢,被基地的警卫科长马骥拽上了吉普车。

劈头盖脸,他说:“你闺女上电视了,赶紧去看。”

现在是1973年,就陈棉棉所知,全西北也就三大基地的办公区有电视机。

所以一大清早的,她这是要回军工基地?

但不是的,马骥一路狠踩油门,去的却是东风基地。

现在还不到早晨八点钟,他一路亮着工作证,他把陈棉棉带进了办公区。

赶八点整进了一间会议室,里面端端正正,坐的全是领导们。

陈棉棉到的最晚,就坐到了后门位置的角落里。

屋子正中,墙上挂着个小电视机。

电视屏幕突闪几下,出来了两位主持人。

他们同声说:“观众朋友们早上好,现在是新闻简报时间。”

电视机的屏幕就只有20cm,黑白色,主持人的语气也极富革命时代的特色。

语调抑扬顿挫的,他们逐条播报着最近发生的国内和国际新闻。

陈棉棉掏出个小手绢用茶水打湿,低头揩眼屎。

大清早被拉来听新闻,别的她不太感兴趣,只等着听妞妞的。

终于,她听到主持人说:“……在北疆接见了来自泉城的少先队员赵望舒同学,就她所喜爱的航天业和太空探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下是现场发回的报道。”

陈棉棉猛得抬头,就看到电视机切换画面了。

黑白电视,而且有一半是雪花,画质特别模糊。

但隐约可见,屏幕上是她的偶像,也或者说是全国人民的偶像。

在他的身影闪现的那一刻,会议室所有人都端正了坐姿。

陈棉棉很想挤到前面去,因为屏幕太小了,而她离得太远了,看不清。

她闺女和她偶像的对话,她恨不能钻进电视。

她的偶像说话了,他的嗓音是那么磁性,语气是那么亲和。

他在问:“听说望舒同学从小的愿望就是登上月亮,是因为什么原因呢,你是想去月亮上找嫦娥仙子和小白兔玩游戏吗?”

不愧是他,好可爱,还充满童趣的问题。

接着是妞妞的声音,当然还是平常的,稚嫩的嗓音。

她说:“爷爷,不是喔。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我们只有登上它,才能脱离地球的引力,然后我们就可以继续向前了,我们还可以去火星,去木星和土星。”

双鬓斑白的老人闻言又是一阵亲和慈祥的笑。

他说:“看来望舒同学的志向比爷爷我想的更加远大。那你为什么要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呢,你想去探索太空,那意义又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特别深奥,也很难回答。

电视机里只有沙沙声,妞妞显然也在思考。

录像镜头切上她的脸,八岁的小女孩,圆圆的妹妹头。

她那两只薄皮大眼睛正在轻轻眨着,她唇角抿着,轻轻一声:“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