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现场能听懂的不多,不对,应该说几乎没有。
少数人能听得半懂不懂就不错了。
但这并不代表着全世界数学家的造谐都比乔喻差很多。
别说直接接触一个全新的数学体系,就是数学家换一个细分的研究领域,前期有很多不懂的东西都很正常的。
哪怕广义模态公理体系将数学符号做了统一,但乔喻提出的经验约束瞬时优化体系毕竟是新东西,而且还是最前沿的研究领域。
两、三年的研究成果,浓缩到一个多小时里想完全讲清楚本就不太现实。
所以报告会上的内容本就高度浓缩的。
那些坐在前排的大佬级数学家脑子里此时也自然也冒出了一堆的问题甚至是质疑,
毕竟用严谨的数学去构建一套抽象到很多时候并不符合逻辑的意识体系这个想法本身就太过疯狂了!
哪怕听得半懂不懂,也下意识的让人想去质疑这套理论的正确性。
可惜的是,乔喻直接断了这些人现场提问的心思。
「好了,关于数学方面理论推导部分暂时就讲到这里。可能大家有很多疑问,不过今天的时间有限,我就不一一解答了。
正如我刚才在论述这个命题之前所讲的,构建这个数学体系的初衷是希望能通过数学来表达意识。
通过数学表达意识最直接的体现毫无疑问就是人工智能。换句话说,元数学的本质就是为通用人工智能构建一套可以直接应用的数学基础。
这也是我一向的观点,数学虽然是最基础的学科,但每一位数学家都有必要为了应用而服务。
不管是应用数学家还是理论数学家!所以在构建出这套体系之后,我便率领团队展开了针对通用人工智能也就是大家常说的agi的研究,并已经有所得。
本来这个消息暂时还是需要保密的。不过在这次报告会之前我拿到了授权,可以向众位展示一部分相关的成果。」
这番话,再次让现场的数学家们目瞪口呆。
尤其是许多本想举手质疑的那些大佬们。其中甚至包括了陶轩之·
已经有成果了?
换句话说,乔喻的团队已经开发出了具备初步意识属性的通用人工智能?
一时间许多人的大脑是真的不够用了—
要知道这可是一场专业的数学报告会。现场的来宾大都还是数学界的大拿们。
他们的大脑绝对是全球最优秀的。不过所有人也都精神起来。
尤其是那些被导师带来见世面的学生们。
年轻人本就对最前沿的东西很好奇,更别提刚才一个多小时乔喻讲的内容根本听不懂但如果做演示的话,他们绝对是能听懂的。
然而沉默片刻后的下一句话,乔喻便再次颠覆了这些数学家们的三观。
「其实大家应该都跟它打过交道了,这次报告会发放邀请函的工作就是它负责的。其中也包括了给出题目的工作。
没错,它就是七月,那个题目答案中邮箱的使用者。也是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开发的第一款通用人工智能产品。」
第351章没错,就是我七月呀
乔喻在主席台上说出这番话时候语气很平稳,朴实。但其实内心还是极为得意的。
其实如果照几位老人家的想法,这次报告会是不让七月露面的。
一来,就跟之前说过的理由一样,过于先进暂时不便展示。
二来,老一辈的人还是觉得以和为贵比较好。
不过乔喻还是在报告会前说服了所有人。更别提已经九十岁高龄的袁老这次依然站在乔喻这边。
一句「搞学问搞技术还怕得罪人?怕得罪什么人?怕得罪人我们把天盾卫星、月球基地都自己炸掉好了!」直接让大家都无话可说。
所以乔喻干脆在最后时间把七月公布了出来。这样能少解释很多东西。
学界审核这种新的数学体系是个漫长的过程。与其等待一群数学家们用审视的目光去一步步的探讨元数学架构的合理性,不如直接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成果震撼。
前排大佬们的反应也很真实,
当即就有人大声直接提问。
「那道题也是人工智能七月出的?」
没有借助话筒跟音响这些外放设备,但站在主席台上的乔喻依然听的很清晰。
「没错,那道题也是七月自主设计的。正如我在这次报告会之前就说的那样。
我一直认为理论数学应该跟应用数学保持一个相对统一的步调。这也是我设计七月的初衷。
实际上不光是那道题,包括今天报告会上的ppt,也就是刚才为大家做讲解的所有内容都是由七月所涉及的。
它已经具备了能够自行理解并总结数学体系核心脉络跟难点内容。并进行逻辑推理。
它甚至掌握了一定感同身受的能力。能够根据人不同年龄阶段大脑发育情况,去适配跟总结阶段性知识难点。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但这种能力目前还受到很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