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巅峰学霸 > 巅峰学霸 第241节

巅峰学霸 第241节(2 / 2)

「马教授,你们在外面请了个顾问?还出了成果?你确定?你们提供的那些数据还能分析出有用的东西?你该不是被骗了吧?」

马博涛笑了,答道:「罗教授,你放心,他们是先帮我们分析,等到课题完成之后才会付费。

现在第一批数据分析结果已经反馈给我们了。

我们根据这些结果调整了实验室方案,取得的成绩很不错。现在样品的各项参数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之前最困扰我们的耐久性。

所以,你看是不是可以帮我们出具一份报告。反正你们那边也很忙,这部分的工作正好就不用再麻烦你们了。」

马博涛这番话说出来只觉得颇为畅快。

虽然他也知道对面一直没能出太多东西,也不能完全怪对方不给力。

毕竟数学模型很多时候,真就只是辅助作用,而且理论这块的研究,本来也较为滞后。

但每次打电话问情况,不是没结果,就是各种推,自然不可能让人心情太好。好不容易给出一些建议,也没什么卵用。

让他感觉还不如在双旦大学的时候。那时候跟几位相熟的教授合作的更为默契。

「不是,马教授,你从双旦那边请的顾问?他们的分析技术这么强了?另外,这个事情你跟李所那边打过商量没有?这个毕竟是人家委托给咱们所的项目,随便把数据对外公布怕是不妥吧?

虽然心里不太舒服,但马博涛还是用温和的语气解释道:「罗教授,我没跟双旦大学联系。是燕北大学一位朋友帮的忙。至于数据安全,我们都已经签过保密协议了。」

「燕北大学?是陆华舟、郭春耀还是李奉城?」

对面步步紧逼的态度已经让马博涛很不爽了。语气也开始变得生硬了些。

「罗教授,感谢你对我们项目的关心。不过跟这些人没关系。如果你对顾问给出的报告有什么疑虑,可以来看看。不必一直追问吧?

再说你们最近也很忙,很多数据要做,我们这也是给你减轻负担,对吧?」

「马教授,话不能这么说。是,我们最近的确比较忙,但你要说用你们现有的数据就能做出有效分析,我是不太认可的。

燕北大学除了这三位教授在做相关数据分析,还有谁比我们更专业?还是说你给了对方更多的数据才出的结果?

我什么都不问清楚,就直接照你的吩咐做事,才是真的不负责任吧?你可能在高校呆久了,不知道研究所这边的规章吧?

各个项目数据的用途、如何被使用、以及其使用的范围,都是有明确规定的!你什么都不说,

让我怎么写报告?」

一番话呛的马博涛沉默了片刻,随后轻笑了两声后,答道:「第一,这个项目是我拉来的!合同也是我跟甲方签订的,关于数据的处理使用范围我很清楚。

第二,你既然一定要知道,那我也就说了,我们的数据分析是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乔喻同学做的,你满意了?哦,对了,给他的数据跟给你们的数据都是同步的。欢迎来查看电脑。」

「乔喻?田言真那个学生?」

「对!我上次看宣传上说,他今年好像是才十六岁!要不我把田院士跟乔喻一起请过来,你们交流一下?」

「嘟嘟嘟———」”

对面直接挂了电话。

「啊—..

嗯,马博涛冷笑了两声,然后直接站起来走出了办公室。

第167章这必须上报啊!

京城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内,罗静仁重重的放下了手机。

马博涛心里不痛快,他心里此时更不痛快。

目前的情况就是不管是化学、物理还是数学,都有太多的交叉学科研究。

对于同属于华科院旗下的单位,怀柔所跟华夏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京城应用物理计算数学研究所这样的单位都保持着合作。

尤其是量子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跟分子设计这些方向。大家一直以来也合作的都还算愉快。

同理一些化学反应的数学建模、材料科学中的计算方法,都是他们给怀柔所那边提供的。

现在这个马博涛,仗着来了之后就拉到了项目,竟然在外头请什么顾问?!

这得是多看不起他们啊?

好吧,看不起他们就算了,按马博涛的说法,对面还真解决了目前的难题?

气过之后,罗静仁坐到了电脑前,重新登陆了后台的数据库,把实验室传过来的温度响应型智能凝胶项目的所有资料又给全部翻了出来。

然后便开始一边仔细研究,一边开始打印。

数据明显都是经过整理的。这足以说明他们并不是什么都没做。

看过这些数据之后,罗静仁几乎敢肯定,从中要分析出什么有用的东西很难。

原因很简单数学是研究规律的学科。数据量不足的情况下,很难从这些杂乱的数据中找到所需要的规律,这是数学常识!

罗静仁现在真想冲到马博涛面前问问他到底懂不懂什么叫“样本量效应”

更别提小数据集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噪声可能会掩盖数据中潜在的规律。

在大数据的情况下,噪声的影响通常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来减小,但在数据量较少时,这种干扰更加明显。

再加上数据驱动的建模,数据的质量和数量都至关重要。数据量不足意味着所得到的模型可能是欠拟合的,根本无法真实反映数据的背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