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码资产绝对不可能负担得起收购一个小区,然后重建。
两位大佬对钱的兴趣似乎也没那么浓厚,相对而言,他们对学术界的地位更为看重。
这让乔喻有些犯愁。
从两人给他准备的那些书目,以及平日里对他的教导就能看出来,两位大佬都想他以后能朝着纯数的领域发展。本来乔喻这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但在燕北大学呆了这么久,看了些书,混了些课听,平日里又跟学校教授交流多了,他发现了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先不说他能不能破解素数之谜这一系列难题,就算真研究出来了,如何变现也是个问题。
一个不小心泄露出去能让全人类对现代化金融体系完全丧失信心的东西,想要靠这玩意儿赚钱,难度挺大。而且可能捅出大篓子……
当然,这并不是说乔喻缺钱。
事实上,他已经发现了,光是他现在的地位,这辈子都不可能缺钱了。毕竟他现在都能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他现在唯一怕的反而是一辈子这么混混沌沌的过去了……
他怕等他长大一些,开始跟陈师兄一样,不再想着去改变什么,而是安于当一个世界闻名的大数学家,天天只想着在学术圈呼风唤雨,完全熄了能成为正儿八经亿万富豪的心思。
他总不能把外公的雕像放在一个数学中心的门口——名不正言不顺的。
是的,当全世界许多数学大佬们都开始注意力开始投向乔喻这个数学新星的时候,他躺在床上思考的问题已经从单纯的数学过渡到了必须不忘初心这个层面。
不同的是,乔喻现在的胃口也变大了,以前的小打小闹已经无法满足了他了。毕竟他现在是真的已经生活无忧,能让乔曦过上不错的日子了。
师爷爷那边都已经暗示他等毕业之后直接到华清继承他的数学研究中心,他甚至不需要考虑京城定居房子的问题,因为老人家这块几乎是明示可以动用引入特殊人才政策,住房、孩子未来教育,都不需要操心。
乔喻觉得这是老人家想动摇他的心志,毕竟以后能住在华清周边,加上那张几乎吃不完的饭卡,被糖衣跟糖心组成的炮弹炸了之后,他怕是未来都没动力去为了成为富豪而奋斗了。
这绝对不行,所以乔喻觉得该如何布局未来赚钱的事宜,也该提上日程了。
万字打卡第37天完成!
强烈推荐本年代工业文大佬葫芦村人的新书:《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精品大佬,值得信赖!
第121章肯定是对面给的太多了!
第二天早上七点五十八分,潘敬元已经端端正正的坐在电脑前通过邮件里丹尼斯教授发来的邀请链接,进入到zoom。因为团队成员分布在不同的地区,甚至横跨了三个洲,他也早已经习惯了使用zoom进行会议交流。
作为跟哈佛官方合作的平台之一,潘敬元在哈佛读博时就已经习惯了使用这套会议系统。
他是第六个进入会议室的,透过视频就能看出大家的情绪都不是太高。
事实上,潘敬元同样如此。
虽然他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但终归不太高兴得起来。
倒是会议召集者——他的导师丹尼斯看上去很平静。
大概一分钟后,山姆教授卡着时间进了会议室,人齐全了。
“好了,各位大家现在应该都知道情况了。潘,你在华清跟乔喻面对面交流过,你先说说你的想法吧。”人一到齐,丹尼斯也没说什么场面话,便直接开始点名。
当然这种类似组会的小型会议,大家都是熟人,也的确不需要说什么场面话。
潘敬元很快就将昨晚在会议上讨论的内容大概阐述了一遍。
大都是些其他教授的看法,至于他自己……说实话,没什么想法。
除非他能马上解决这个问题,否则说太多没什么意义。但很显然,他现在还没任何头绪。
总不能跟大家说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辅导乔喻,回答乔喻各种问题吧?他的导师虽然不会怪他,但其他人大概会想生啖其肉。
从几个人的表情就能看出,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接受这种时候突然横生枝节的。
“好了,谢谢潘,相信大家也看过乔喻的证明过程了。说实话,我觉得很漂亮,显然我们低估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但我希望大家能打起精神,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就好了。
现在抱怨其他任何事情都无事于补,所以我希望大家把专注力放到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上来。山姆,你觉得我们该从哪里下手去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其他人有想法也可以发言……”
……
这场视频会议进行了两个多小时。
虽然前面大家的情绪都不高,但丹尼斯是个很擅长调动人积极性的人。
比如开会的时候,他从不会让大家自己选择是否发言,而是挨个点名。被点到名的,不管是否有思路,都会说上两句。
起码潘敬元觉得这种会议方式效率更高,而且更有用。
人的思维天生具备惰性,自由发言的时候,很多时候会寄希望于别人,自己懒得动脑,但这样挨个点名,逼着每个人都要去思考,然后说点什么。
这一过程中,说不定就能有灵感,又或者有些哪怕敷衍性质的发言,都可能带给其他人灵感。
只是今天的效果并不是太好。
虽然后面一个小时大家提出了许多种方法,但潘敬元很清楚,这些方法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验证。
当然面对一个新问题,都已经打算开香槟的众人会有短暂的迷茫期也是正常的。起码潘敬元相信,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一、两年,在丹尼斯的带领下,他们肯定能最终解决乔喻提出的问题。
时间跨度有点大,但数学有时候真就跟旁边那些搞化学、搞材料学的差不多,很看运气。或者说科研也有一定玄学的成分在里面。
诸多影响世界发展的科学突破,都来源于意外又或者灵感的突然闪现。
前者多出现应用,后者则适用数学。
最出名的大概就是青霉素的发现。亚历山大·弗莱明本来只是想培养一些细菌,谁知道操作不当导致培养皿被霉菌污染,然后通过观察发现霉菌周围的细菌全部被杀死,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款抗生素被发现,医学界从此开始了抗生素时代。
要知道青霉素刚被发现的时候,真就如同玄幻中描述的灵丹妙药。放以前死亡率极高的细菌性肺炎、伤口感染,自从有了这种抗生素之后,才将死亡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