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巅峰学霸 > 巅峰学霸 第138节

巅峰学霸 第138节(2 / 2)

……

回到房间,乔喻坐在电脑前,直接打开了latex。

接下来就是证明了。

论文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非线性的共轭脊络结构成立,也就是完整证明代数簇上的两个远端奇异点p1和p2,它们分别具有局部的脊络奇异性,并且通过非线性同调映射相互影响。

乔喻回来的路上已经想好了,该如何证明。

第一步自然是局部结构分析,无非是通过定义局部方程,来描述奇异点的几何结构,再通过计算jacobian矩阵来检查奇异点的性质,以及利用吹起跟解析分解的方式,研究其脊络结构。

这些都是现成的方法,乔喻都不需要过脑子。

重点就是非线性同调映射的构建。

真正让乔喻需要思考的就是选择什么工具来计算p1和p2的局部同调,这大概是唯一的难点。不同的同调理论工具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会直接影响可解性。

经过审慎的思考后,乔喻决定用层同调加grothendieck局部同调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

层同调能更方便的捕捉代数簇局部几何和拓扑信息,grothendieck局部同调则提供了处理局部环和代数结构更深层次的工具,能够进一步分析奇异点的局部代数环的性质,揭示奇异点处代数簇的细微代数结构。

这应该是最简单的,将奇异点的局部同调维数和局部环的性质通过同调映射关联起来的方法。

乔喻追求的恰好也是能够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让那些觉得他的推理有问题的所谓资深教授们闭上嘴巴。

其实也可以用层同调加derham同调,乔喻觉得也能得出一样的结论。不过derham同调在处理解析奇异点或代数簇上的解析形式时,提供的是微分几何的视角,会让问题解决起来更复杂。

这块就没必要用解析几何来炫技了。而且乔喻觉得自己的解析几何其实并不强,万一用derham同调证明过程出了什么漏洞,不管是田导还是师爷爷怕是都会觉得脸上无光……

毕竟导师跟师爷爷可都是解析几何方向上的大佬级人物。

总之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整个证明过程就完成了大半。接下来无非就是按部就班的内容,只要这样的点存在,通过高阶范畴论导出的函子必定失效。

导出函子不等价,所有的结论自然不攻自破。

真正的难点还是在如何重构ambidexterity定理,让这个关键定理能在几何朗兰兹猜想证明过程中重新生效。

这个阶段,乔喻打算自己出手解决这个问题,但就不告诉对面……

感谢书友20230114003824260、书友20240919204135030、书友20241011205517969、夜记小事的打赏鼓励!

万字打卡第36天完成!

第120章天才之名

起码有一点田言真说的没错,乔喻不管大家对他的结果态度如何,他这个十六岁的孩子都成了本次研讨会的明星人物。

甚至第二天早上的讲座,有教授因为他的缺席而感觉非常惋惜,比如埃弗顿教授。

当他下午去参加了菲利斯教授的讲座后,更是被围了起来,物理意义上的包围,许多人都想跟他探讨关于他昨天所表达的那些想法。

菲利斯教授在讲座开始前,甚至邀请他站在讲台上,跟他合了张影。这一度引起了埃弗顿教授的不满,直到他也站上讲台,跟乔喻合影,讲座才正式开始。

乔喻也听的更认真了。

事实上他不认真也不行,台上的教授目光时不时的落到他身上。好吧,这是田导专门强调过的,所谓最基本的尊重。

冒犯一位数学家其实很简单,最难堪的方式大概就是当面说他证明出的定理毫无意义,次难堪大概就是对他的讲座不屑一顾。但其实后者跟前者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同为数学研究者,但凡认为对方的工作有意义,便不会不把对方的讲座当回事。

哪怕乔喻现在还不算数学家,不懂数学圈子里的这些潜规则,但他懂男人那莫名其妙的好胜心啊。

虽然这些都是知名高校、研究院的大教授们,但没见刚刚埃弗顿教授就因为他第一天讲座的时候,没合影,结果就一定要去合影了才肯让菲利斯教授的讲座正式开始吗?

所以如果他第一天认真听了埃弗顿教授的讲座,还颇有收获,今天菲利斯教授的讲座却不认真不听,不知不觉中就把人给得罪了。

乔喻倒是不介意得罪人。

但考虑到这位菲利斯教授在讲座开始前就对他释放了善意,属于那种未来可能成为世界学术界盟友的大佬,得罪了很划不来。这属于最简单的计算题,不需要复杂的数学知识,小学一年级把加减法学会了就能做。

而且那句话深入人心,朋友总是要多多的才好。

数学界也一样,结合乔喻所了解的田导跟师爷爷的经历,当对面的人抬起头举目四望,发现全世界都找不到一个朋友的时候,那他就已经赢了。

而且乔喻发现年纪小真是最完美的护身符,真就很容易招这些大叔大爷的喜欢。

这边讲座刚结束,他就被围住了,甚至还有人找他要whatsapp跟邮箱的账号。

前者这个软件他没听说过,后者他报了一个qq邮箱,还是免费版那种。

埃弗顿教授明显第一次遇到这种十位纯数字的邮箱,一度校对了好几遍。

结果是袁正心把乔喻教训了一通,让他回去找田言真要一个正经的单位邮箱,并拉住了找乔喻要邮箱的教授们,大家可以离开的时候再交流。

于是乔喻祭出了最充足的理由——要赶回去撰写论文,便匆匆从华清大学“逃”回了燕北大学的数研中心。

总不能真被糖衣炮弹给炸了,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完整证明给出来。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散播出去,并被主流数学界所接受。

虽然已经有了思路,但要保证证明过程的严谨性,还是需要时间的。不过也用不了多少时间了,昨晚乔喻熬到了凌晨两点,早上七点就起床,来参加讲座之前,就已经把最难搞定的部分完成。

现在回去,随便吃点东西,应该能在晚上全部搞定,然后发给导师跟袁老。

接下来他要做的,无非就是看他的两位导师如何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