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先发邮箱,然后在微信上解释一句:“对不起,导师/师爷爷,上周我没有按照计划自习,所以这周没法给您发读书心得了,原因是上周我把所有时间都用于了完善我的论文,论文已经发到您邮箱里了。”
乔喻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但他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明白一个道理,行动要远比语言更有说服力,有结果的行动又远比没有结果的行动更有说服力。
信任要么在一次次有成果的行动中建立,要么在一次次嘴炮或者无结果的行动中被消耗殆尽。
为什么他到六年级开始就能有稳定的现金流?不就是因为他用五年级大半年的时间在一众小学生中间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以及充分的信任,积累了一个固定的小学生客户群体。
但凡他帮写的作业,代签的字,老师根本查不出来;但凡他答应了代考拿高分,从来就没有失过手。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甚至从平时开始就放弃了自己的成绩,自己的作业瞎写,每次都拿c,自己考试全靠蒙,把整张卷子写得满满当当,但却只能拿个低分。
而且从不逃课,不捣乱。上课表演认真听讲,自习时忙着给别人写作业……就是为了给老师一个这孩子还算勤勉、听话,但就是成绩上不来的固有印象。
目的是就算有同学不长眼偷偷告到老师那里,老师都不会相信他还有能力帮人写作业,帮人考试……
现在不过是把上学那一套反过来用而已。
其实乔喻一直都是这样,心思缜密,目标明确,行动力极强,再加上还算可以的智商,做事情自然能事半功倍。
所以乔喻周日下午,就完成了论文的撰写,然后就是论文的二次检查跟修改时间。
在看过老薛那些硕士生的论文之后,乔喻便明白论文中一些细节上的错误,落到了审稿人的眼里是多么可笑。
所以乔喻对论文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起码不允许有明显措辞不当,语法错误导致的歧义,以及逻辑漏洞,包括文献综述的内容,以及引用格式,都要做到统一标准,一丝不苟。
依然是忙到深夜,乔喻才把论文完整的梳理了两遍,做了一些小修改,终于让他感觉满意之后,才将这篇题为《基于似完备空间、模形式与p-进几何的代数曲线有理点上界推导》的论文发给了田言真跟袁正心两位大佬。
基于年轻人的炫耀心里,乔喻本打算给普林斯顿的张树文教授也发一份的。
但想了想还是作罢,虽然他挺有自信的,但毕竟是第一次做这种大命题的论文,而且完全靠一己之力完成,他也不太肯定自己最终的结果能否获得认可。
还是先让导师跟师爷爷帮他掌掌眼再说。
万一有什么大问题,他还能有机会修改。如果让张教授挑出什么大毛病,又要平白被外人教训一通。
嗯,被自家导师教训,还能增加感情,被外人教育,在人家还是为了他好的情况下,只能憋屈的受着。
更别提自家导师跟师爷爷都跟哪位张教授的关系不错,如果他们认可这篇论文,那位张教授肯定也会看到的,早晚的问题而已,无需心急。
论文发过去之后,乔喻匆匆出门,跑到二楼舒舒服服洗了个澡,回到房间随便吹了吹头发,然后倒头便睡。
这一周身体不累,就是脑力消耗太大了,容易犯困。
……
华清大学,秋斋。
袁正心如同往常一样,七点五十分走进了办公室,然后打开电脑,先登陆了;他打算把乔喻发给他的读书心得打印出来,仔细看看。
老先生已经习惯了乔喻每周一早上七点半左右会准时把每周的读书跟看论文的心得、收获写成文档发送给他。
这种远程教育方式不是学生,胜似学生。
人很容易会在甜言蜜语中沉沦,老人家更是如此。
做儿女的总喜欢埋怨自家老人乱花钱,搞什么身体保健、理财,钱都被外人骗去,却从没检讨过自己对父母是不是太敷衍了些,儿女的身份有没有别人当的那么认真、细致。
优秀的业务员,每天定时嘘寒问暖,特别注重老人家的情绪需求,只要不花钱的事,样样都能满足老人家,甚至上门锤背、捏脚,比亲儿子亲女儿更亲,说话还好听,时间久了,真能把铁人的心给融化了……
没事儿在唠唠家常:“爸,您这病啊,需要……”
生意大概也就成了,人的防备心理总是在无形中慢慢瓦解的。
更别提乔喻这里还做了些小升级,他不叫爸爸,他自称孙子……
“爷爷,这周我没读书,所以也没有心得啦。但您的孙子可没有偷懒啊,我这周把我研究了好久的论文完成啦,已经发到您的邮箱里,您可一定要帮我仔细看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的目标可是发世界数学四大顶刊!”
这句话后面还搭配了一个认真脸的表情,非常符合一个孙子的人设,显得很调皮。
老先生下意识的笑了,心里大概想着:他这孙子,还想发世界数学四大顶刊,发个一区头部还不够你嘚瑟么?
当然心情还是很好的。
跟兰杰聊过之后,老先生就已经下载了乔喻的论文看过。
很满意,尤其是从乔喻口中得知论文几乎就是自己写的后,对乔喻的评价自然更高了几分。
本来他还打算找论文的通讯作者——余江大学那位薛松教授打听一些事情,但当得知薛松已经调到燕北大学之后,便也熄了心思。
虽然他疼乔喻到骨子里,但有些隔阂还是很难直接放下。
毕竟他是当老师的,对面还没太多表示,难道让他先去低头跟逆徒认错?
但如果是涉及到乔喻……
好吧,反正这孩子是认他这个师爷爷的,承认是他这一脉的,暂时这就够了。
很快,论文便被打印了出来。
老先生是听张树文讲述过乔喻的想法,所以对这篇论文题目并不意外,但看过引言跟目录之后,老先生直接翻到了最后面两页,看了最终结果,不由得一愣,也变得认真了许多。
好家伙,这孩子还真把通用预估公式给做出来了?
这也让老先生在看这篇论文时,神色都认真了几分,甚至多了些激动的情绪。
你还别说,这结果要是正确的,起码如果暂时挑不出明显的毛病,这成果还真有资格上数学四大顶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