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前者自由度更高,对学生的作文能力要求也要稍高一些。
乔喻选择了前者,作文开篇是这样的:
“上月清明,星城微雨,不宜出门。但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妈妈还是同意带我一起去xx陵园祭奠我的父亲。
山上人很多,庆幸的是文明祭奠已经深入人心,跟往年相比,少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跟弥漫在陵园里的檀香味,更多的人选择用一束简简单单的鲜花寄托哀思。
这是一个好风向,但我并不喜欢,事实上我一直更愿意用传统的祭奠方式,当冥纸燃烧的光影在坟前映出明暗,我总觉得那些承载着祝福与怀念的纸钱仿佛真的能够跨越阴阳,传递到逝者的世界……”
接下来是对陵园的各种描写,以及在祭祀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人,一些事,作者把这些情感小故事,都能联系到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中,把一个缺少父亲陪伴的少年对父爱的向往,对父亲浓浓的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这位语文老师不自觉想到乔喻这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眼眶中已经有隐隐雾气弥漫。
而且这篇作文也非常符合题目要求,初中生写真情嘛,母爱、父爱、又或者同学之间的友爱,其实都可以,当然中考嘛,最好不要碰爱情为好。
更别提这篇作文行文流畅,情真意切,只要不看那笔不太顺眼的字迹,袁媛觉得拿个高分完全没问题。
但最惊艳的并不是这篇文章本身,而是作文的最后一段话,堪称神来之笔!
“呀,突然想起来,妈妈曾告诉我,爸爸在我还没来得及出生时,就撒腿跑了,跟家人一起去了国外,从此再无音讯。所以其实我没有爸爸的,一直都没有的。但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份不一样的真情,不是么?”
神特么这也是一份不一样的真情……
赚足了她的眼泪,然后再最后突然一个一百八十度急转弯?你爹人在哪不知道,所以你清明节跑去某个陵园祭奠他?!难怪作文里直接用了xx代表陵园的名字……
真的,最后一句话,升华到她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篇作文了,颇有些哄堂大孝的味道了。
从华夏传统的文化情感来说,文章明显是离经叛道的。
但如果真让她来打分,满分,必须满分!
哪怕字迹稍微潦草难看了些,但就凭这行文构思,这贴题程度,不给个满分,袁媛都觉得过不去心里那道坎!
看完了作文之后,袁媛拿起卷子就走出了办公室,直接上楼,来到了初三另一个语文组的办公室,敲门进去。
“邢老师,您忙不?不忙的话,来看看这篇作文?”
袁媛口中的邢老师,叫邢远地,是一位有着近三十年教龄的高级教师,初三语文教研组组长,目前在学校只带毕业班中一班跟二班的语文课。
很辛苦,但待遇也是极好的。
没办法,这些年普通中学的优秀教师都被许多财大气粗的私立中学盯着,待遇不好的确容易人才流失。
“你们班那个乔喻的?”邢远地问了句。
由此可见,这些天乔喻的名字在铁一中的确很火,专教快班的老师都听说了。
“对。”袁媛点了带你头。
邢远地放下了手头的事情,接过了袁媛递来的卷子,作文那一页放在了最上面。
“这字得好好练练啊,不然多吃亏。”老邢看了眼作文,立刻嘟囔了一句。
袁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她班上其实还真有两个字写的不错的,可惜其中没有乔喻。
邢远地也么再多说什么,十三班是个什么情况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不过很快他便忽略了这些细枝末节。
考虑到十三班的孩子能写出这么一篇作文,的确挺惊艳的,直到看到最后一段……
邢远地茫然的抬头看了袁媛一眼。
“真事?”
“嗯,单亲家庭,没有爸爸,肯定是真的。不过是不是去了国外,我也不知道啊,就感觉这也太贴题了吧?”
第30章就是这么强大
“的确如此的话,可以理解为这篇文章父亲只是一个载体,所以祭奠的其实不是父亲,而是父爱。”
邢远地言简意赅的评价了句,然后顺手把作文翻了下去,开始看乔喻其他的题目。
袁媛愕然,随后有些感慨,这个评价好啊,她怎么就没想到呢?
换个方向考虑,这立意又高了许多。
不过她此时没附和什么,只是静静的看着对方翻阅乔喻的卷子。
其实把乔喻的卷子都拿过她未尝没有炫耀一番的心思。即便袁媛自己都觉得乔喻的语文成绩如何跟她没太大关系。
“咦,这阅读理解做得也很不错呀。就是第一篇文学作品理解,第三小题回答的稍微有些瑕疵,这孩子想法还是太偏激了点。其他题目都做得不错,尤其是文言文理解。”
袁媛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终于忍不住问了句:“您看乔喻这篇作文能给满分不?”
邢远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认真的把整张卷子看完之后,才看向袁媛,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道:“我的意见是大作文可以给满分,小作文表述得也很完整,酌情扣1分吧,阅读理解得扣1分,其他题目都是正确的。
但鉴于这是模拟考,他这字体,卷面要扣3分!要特别标注出来扣这三分的理由,中考集体阅卷的时候,老师可没我们这耐心去辨认他写的那些东西,警醒他这段时间得多练练字!”
袁媛笑得合不拢嘴,连忙说道:“对对对,我也这么觉得。3分都少了,这卷面扣他5分都正常。这孩子明明有能力,模拟考写得都这么随意,必须得警示一下。”
邢远地也笑了,说道:“行吧,他这篇作文,其实抽掉最后一句挺适合当这次考试的范文,但涉及到一些很隐私的东西,你问问他是否愿意。另外,我更觉得这孩子做阅读理解题目很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