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又说了会儿话,程应允叮嘱她要保护好自己,有机会回了临安,要替他去看看儿子,总之就很像是在交代后事,裴柔丽不爱听这些,也怕他累着,就回了营帐。
裴柔丽回到营帐后,拿出今日在战场上捡到的一封家书,上面已是血迹斑斑,但还是能看清血迹。
信上一行行罗列着这位将士对熟识亲属们的絮絮问候,还有对妻子的关怀及愧疚之心,嘱咐妻子勉励照顾家中老人。
身处生死瞬息的战场上,这些细碎的挂念,才是战士们心中最坚硬的铠甲。
信末写道此次匈奴来势汹汹,他一定会英勇杀敌建功立业,却又恐难有幸能活着归乡,请妻子务必留意官府的军功受爵文书。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封家书,承载了一位戍边将士对家人妻子的挂念,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裴柔丽自诩坚韧,不喜落泪,可是此刻却看得泪如雨下。
她知道自从第一次应战开始,军营里识字的士兵便格外忙碌,他们要替人写家书,说是家书,一旦战死就是遗书。裴柔丽也帮修建瓮城的很多士兵写过,每一封都令她动容,男子大多不善言辞,很多只有寥寥几行,却道尽了他们对于家人的思念。
写完后有人将信托付给了年轻的同乡,有人交给了她,希望有朝一日这封家书能到亲人的手里,她珍重的接过,都存在一个箱子里,连同今日捡到的这封也放了进去,满满一箱。看着这一箱家书,她想着万一明日她也死了,这些家书该怎么办?若是黄泉路上见了这些同袍,怕是要说声抱歉。
今日晚饭时,父亲让她回临安城,说给她备好了干粮和快马,还开玩笑说她本就不是军中之人,未曾登记名册,走了不算逃兵。
她直接拒绝了,她也怕死,心中也并无多少大义,只是觉得能死在自己出生的地方,也算是一个好归宿,父亲并未多劝,她以为父亲懂她。
可是一觉醒来,她觉得头晕的很,用力掐了自己一把,清醒些后竟然发现自己在一脸破旧的马车上,身边放着一个小包裹,还有好*几箱家书。
她起身拍了拍马车,让赶车的停下。
打开车窗一看,竟然是钟师傅,这是梦里还是现实?她又掐了自己一把,很疼。
询问之后,钟师傅向她说明实情,说他是受裴将军和少将军所托,将她送回临安。他们已经赶了两天路,也就是说她已经昏睡两天,迷昏她的就是她的父亲。
第066章不做逃兵
怪不得她拒绝父亲提议时,父亲一脸的无所谓,原来是早就准备好了后招,在她饭菜里下了药,又趁机让钟师傅带她离开固水城,
裴柔丽很无语,想掉头回去,可是马车上只套了一匹马,她若是回去,钟师傅也要跟着。她自然不愿意让钟师傅跟着她回去送死。还好十里外就有哨所,她准备在那下车,再骑马回去,只是不知是否还来得及。
两天过去了,也不知道固水城情况如何,可是若是城破,必有消息传出。
自岁城出关,关外有五城,越往西北间隔越远,固水城囤兵最多,是最重要的边防线。若是固水城破,关外其余四城恐无防守之力,岁城即危,岁城若破,匈奴攻下临安就指日可待,皇帝怕死,是以岁城囤兵十万,轻易不会挪用。
粗略算来,如今匈奴兵力在五万左右,攻进关内已不可能,可若朝廷仍不出兵,那布日列格拿下关外五城只是时间问题。
到达哨所之后,裴柔丽马上亮出身份,询问驻防哨兵是否有固水城的消息,那哨兵说昨日有传信的士兵途径这里换马,说固水城危矣。
危矣,不是城破,那看来布日列格还未卷土重来,她要赶快回去。
钟师傅想劝住裴柔丽,毕竟以目前的情况来说,她回不回去意义不大,无非是多添一条人命。可是他一个只在固水城生活了几个月的人,都被那里的淳朴民风及军营生活所感染,若不是形式所迫也想留下来。
他一个外人尚且如此,更何况那是裴都领小时候生活的地方,那里有她的父亲、朋友,还有同袍,若是他,他也会回去的。
于是,他没有过多阻拦。
裴柔丽深知此行危险,就将那些家书都托付给了钟师傅,犹豫片刻后,又从袖口出拿出一封,“钟师傅,这封信还麻烦你帮我想办法送到复春城,这件事,不着急,您记着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