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46章(2 / 2)

皇帝赵衍沉吟片刻,说道:“林家那边,证据确凿,反倒好办,按律严惩就是,该抄家的抄家,该流放的流放,正好借此敲山震虎。”

他的手指在案上点了点:“只是这欧阳家……”

他看向太子,目光带着疲惫:“欧阳伦本人,不过是个趋炎附势、利欲熏心的货色,不足为虑。但他毕竟是北望伯的妹婿。”

“北望伯镇守北疆多年,劳苦功高,在军中威望很重,这时候动他的姻亲,恐怕会寒了边关将士的心。”

“且欧阳家传承悠久,上一任欧阳家主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没有确凿证据动手怕是会引起朝野动荡。”

太子也知此事颇为棘手,思虑片刻回道:“父皇所虑极是。欧阳家确实棘手,需要从长计议,稳妥处置。”

“眼下,先处置了林家以及相关的涉案官吏,足以震慑那些宵小之辈。也让欧阳家知道,朝廷已经察觉了,且看他们会不会有所收敛。”

赵衍也有此意,赞许道:“就按你说的办。”

“对了,明儿,小九之前提的南瓜一事,可有进展?”

-----------------------

作者有话说:小九扯着太子的衣袖撒娇道[星星眼]:太子哥哥,张保保真的好好用,谢谢太子哥哥,这是我给太子哥哥特意带的江州特产。太子哥哥要是以后有不好用的奴才,都给我,我不挑。

太子哭笑不得[笑哭],弹了一下小九的脑壳:就这?就想贿赂我!

第38章

提到南瓜,太子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显然对此事极为上心:

“回父皇,儿臣一直派人紧盯着此事。顺着九弟提供的线索,找到了那个曾与南洋商人交易的小货郎。”

“几经周折,联系上了常往来南洋的海商,成功购得了大量的南瓜种子,那海商还附赠了种植方法!”

“儿臣已命司农寺挑选经验丰富的老农,在皇庄以及江南几处气候适宜的庄子里,辟出专田,准备明年开春便进行小范围试种。”

“若试种成功,确认其产量果真如九弟所言,便可逐步向各地推广!”

“好!太好了!”皇帝闻言,龙颜大悦,忍不住抚掌笑道。

“小九这孩子,虽然平日里调皮捣蛋,没个正形,但这脑瓜里装的东西,真是……真是我颂朝之福啊!”

他感慨道,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骄傲。

“若这南瓜真能如他所说,产量高达千斤,于天下百姓而言,便是活命的神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他郑重地叮嘱太子:“此事你亲自督办,务必谨慎,确保试种成功。”

“所需人手、钱粮,尽管调配,若有阻力,直接报与朕知。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闪失!”

“儿臣明白!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所托,亦不负九弟这番天赐的机缘!”太子拱手应道,神色肃然。

他深知,此事若成,不仅于国于民是天大的福祉,对皇家威信、对九弟都有极大的好处。

父子二人又商议了一些朝政细节,太子方才告退。

而此刻,在自己的小殿内,九皇子赵庚旭刚刚打发走闻讯而来、好奇打听他一路见闻的六皇兄、七皇兄和小八,揉了揉笑得有些发僵的脸颊,毫无形象的瘫在软榻上。

“可算走了,比跟崔相上课还累,”他小声的抱怨着。

随后便开始盘算起晚上是吃热乎乎的羊肉锅子,还是试试让御膳房新研究出来的番茄炒蛋,正纠结着,忽然毫无征兆地连打了好几个响亮的喷嚏。

“阿嚏!阿嚏!阿——嚏!”

他揉了揉发痒的鼻子,嘴里嘟囔着:“谁又在念叨本殿下?肯定是没好事。”

他甩甩头,好像忘了什么重要事情,

“唉,烦死了,不想了不想了,伤脑筋。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还是想想晚上吃什么吧!嗯,羊肉锅子好像更暖和些,番茄炒蛋可以明天再尝。”

赵庚旭扬声唤道:“福贵!去御膳房说一声,今晚本殿下要吃羊肉锅子!”

……

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京城的年味儿便浓了起来。

各府各院开始洒扫庭除,张贴春联、挂门神,空气中弥漫着爆竹的火药香和各家厨房飘出的炖肉、蒸糕的香气。

就连森严的紫禁城,也难得地卸下了几分威严,宫人们脚步轻快,脸上带着节日的喜气,廊庑下挂起了大红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