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41章(1 / 2)

赵庚旭拳头不自觉握紧,指甲深深陷进掌心。“那你们为何不向官府申诉?”

老农像是听到什么天大的笑话,干裂的嘴唇扯出一个讽刺的笑容:“申诉?县太爷和地主们是一个鼻孔出气的。”

“前些天李家庄的李老四去县衙告状,第二天就被抓进大牢,说他抗租闹事。家里婆娘哭瞎了眼,凑不出赎银,最后李老四死在牢里了。”

赵庚旭闻言脸色发白,脑子一懵。

他以为扳倒潘文渊和三大世家就能为百姓讨回公道,至少让他们过得容易些。

没想到问题远比他想象的复杂,这一刻,他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天高皇帝远”,什么是政令不出京城!

告别老农后,一行人心情沉重,赵庚旭骑在马上,沉默不语。

他的脑海中不断回响着老农的话,那麻木的眼神、绝望的语气。

越深入云水,所见越是触目惊心。

村落十室九空,留下的多是老弱妇孺,青年劳力大多外出逃荒。

偶尔见到几个孩童,也都是面黄肌瘦,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又畏惧地望着他们这一行人。

傍晚时分,他们到达云水县城。

县城比想象中要繁华些,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但行人匆匆,面带忧色,整个县城笼罩在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氛围中。

赵庚旭决定在县城停留两日,深入了解情况。

在客栈安顿下来后,他立即让水娃、李锐、王瑾分头去打探消息,自己则和李不言在房中交谈。

“不言,我是不是太天真了?”赵庚旭站在窗前,望着县城街道上匆匆而过的行人,语气消沉。

“以为扳倒几个贪官恶霸,就能改变什么?”

李不言为他斟上一杯茶,轻声安慰道:“殿下已经做了很多。至少江州的流民得到了救济,潘文渊和三大世家也得到了应有惩罚。”

“但那老农说得对,倒下一个陈老爷,还有无数个陈老爷站起来。”

赵庚旭转身,眼中满是困惑和迷茫,“世家大族与地方官府盘根错节,形成了一张撕不破的大网。父皇在位多年,想必也深知此弊,为何不能根除?”

这个问题,既是在问李不言,也是在问他自己。

他开始明白,治国远比想象中复杂,不是简单的惩恶扬善就能解决。

李不言沉吟片刻,选择直言相告:“殿下可听说过法不责众?世家问题牵扯太广,若一味强硬打压,恐引发朝局动荡。且世家弟子多入朝为官,相互联姻,关系错综复杂。陛下虽为天子,也需权衡各方势力。”

赵庚旭看着手中的茶杯沉思道,“不言,若常规手段无效,是否应该考虑非常之法?”

“殿下何意?”

赵庚旭说出自己的想法。

“殿下,这太危险了!”李不言急忙劝道,“您身份尊贵,不可行险。”

赵庚旭却摇了摇头,厉声反驳道:“我身份尊贵!那那些百姓呢?我忘不了那些流民的眼神,忘不了老农说起李老四死讯时的麻木。如果连我都视而不见,还有谁会为他们发声?”

当晚,水娃他们带回了更加令人心惊的消息。

“殿下,云水县令刘明远表面清廉,实则与本地乡绅勾结极深。”李锐汇报道,声音中带着压抑的愤怒,“我潜入县衙书房,发现了这本密账。”

他递上一本小册子,“上面记录了刘明远收受的贿赂和帮忙掩盖的罪行,包括李老四之死。”

王瑾补充道:“我还打听到,云水最富有的乡绅张德才,明晚要在府中举办寿宴,全县有头有脸的人都会到场。据说刘明远也会去。”

赵庚旭翻看密账,越看脸色越沉。

上面不仅记录了贿赂金额,还有几起命案被掩盖的详情,包括老农提到的李老四之死。

“好一个清廉的县太爷!”

赵庚旭冷笑道,“明晚张德才的寿宴,我们也去凑凑热闹。”

王瑾震惊劝道:“殿下要亲自去?太危险了!万一被识破身份...”

赵庚旭眼中闪过狡黠的光:“他们不是在找京城来的商队吗?我们就以这个身份去。不言,你扮作商队主人,我扮作你的侄子。”

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咱们给这位张老爷,送上一份意想不到的寿礼。”

次日傍晚,夕阳的余晖将云水县城染成一片金黄。

赵庚旭和李不言带着精心准备的厚礼,出现在张府门前。

张府气派的朱漆大门前车水马龙,宾客如云。府内张灯结彩,笙歌阵阵,与云水之前所见的破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