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13章(2 / 2)

皇帝不容置疑道:“朕命你,就以此为题,写一份策论上来。

不必长篇大论,就写写你认为,若要行此二法,该如何入手,又该如何规避其中弊端。”

赵庚旭的小脸瞬间垮了下去,写满了“这不是要我的命吗”的绝望,声音都带上了哭腔:“父皇……儿臣真的不会写……儿臣的水平……您也知道……”

皇帝看着他这怂样,嘴角又抽了一下,强行压下那股又想揍人的冲动,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一些:

“就写写看。朕不看你辞藻,也不看你书法,就看看你的想法。”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诱饵,也举起了一把铡刀:

“你若写得……能让朕觉得有那么点意思,今日御花园惊驾、毁坏花卉、冲撞大臣之过,朕便免了你的处罚。

此外,今年秋天的南巡,朕允你跟着一起去见识见识。”

赵庚旭的眼睛瞬间亮了一点点,南巡!出去玩!

但皇帝紧接着的话又把他打入了深渊:“若是写得胡言乱语,敷衍了事……”

皇帝的声音陡然严肃起来,目光如炬,“朕便罚你去藏书阁将《中庸》抄写三百遍!一字不许错,字迹需工整,不写完不许出来。

这次,朕是认真的。

所以,你认真点,小九。”

三百遍《中庸》!

一字不许错!

字迹工整!

完啦!

这下真的完啦!

作者有话说:

----------------------

小九:你不要过来呀!救命!

第11章

东宫书房内,沉水香的清冽气息静静弥漫,却仿佛被无形的重压凝滞。

太子赵庚明独自坐在临窗的紫檀木圈椅上,手中虽执着一卷书,目光却好似已穿透书页,投向了渺远而不可知的未来。

不甘吗?肯定是有的。

只是若那天幕预言为真,自己注定英年早逝,那么最终承继大统的,是与他血缘最近、感情最深的幼弟。

而非其他那些虎视眈眈、各怀鬼胎,甚至可能暗藏祸心的兄弟。

这于国于家,于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经营多年的东宫一系势力而言,是不幸中的万幸。

至少,庚旭本性纯良仁厚,即便跳脱不羁、厌文喜武。

也绝非暴戾昏聩、刻薄寡恩之徒,这江山交到他手上,百姓或可……

转眼又想到幼弟平时闯祸的样子,天幕预言真的靠谱?

轻微的叩门声小心翼翼地响起,打断了他纷乱的思绪。

“殿下,张保保在外求见。”内侍压低声音通传。

“让他进来。”

太子深吸一口气,将手中书卷轻轻置于案上,面上所有外露的情绪瞬间收敛,恢复了往常的温润沉稳。

书房门被轻轻推开,东宫领事太监张保保几乎是躬着身子、踮着脚尖进来的。

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冷汗,身体抑制不住地微微发抖。

一进门,他便“噗通”一声重重跪倒在地,将额头紧紧贴在冰凉的金砖地面上,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惶恐与颤抖:

“殿下!殿下!奴才……奴才罪该万死!不知那天幕为何会那般胡言乱语!

奴才对殿下忠心耿耿,天地可鉴!绝无半分贰心!

奴才生是殿下的人,死是殿下的鬼!求殿下明鉴!求殿下开恩!”

他的声音哽咽,显是惊惧到了极点。

天幕将他与现在的九皇子、未来的显宗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无异于将他置于万丈悬崖之边,一步行差踏错,便是粉身碎骨。

太子看着他这副惊弓之鸟的模样,心中不由升起一股复杂,语气刻意放缓了些:

“起来回话吧,张保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