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的,远去的游鱼似乎是嗅到了食物的气息,在犹豫片刻后,缓缓向战车身旁靠拢。
战车的左右两侧都有一个水草种子打的窝,随着时间的推移,吸引来了小规模的鱼群。
等时机成熟后,虫族们调整角度,再度向水中刺下长矛,它们在鱼的头部斜上方和头部斜下方分别发动攻击。
但与上一次不同的是,有虫族成功捕获了鱼。
成功的是向鱼的头部斜下方刺下长矛的几只虫族。
它们并不知道,光的折射使得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与肉眼所见的略有差别。虫族们恰巧在误打误撞间摸清了某种规则,并侥幸收获了新的食物。
只是,关于叉鱼的技巧还需要反复练习。一次成功只是偶然,成功率至少要达到百分之八十才勉强算得上稳妥。
被抓到的鱼很快便被提到了虫族们的眼前。
这是一条长约三十厘米的小鱼,体态狭长,周身覆有银白色的鳞片。它的体侧额外多出了一条淡青色的纹路,使这种鱼看起来较之其他鱼类有了明显的区分特征。
此外,这种鱼的鳞片表面附有粘液,触感滑腻,且鳞片极其容易脱落。
它的鱼鳞极其容易反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接近它的生物因为突然接触到强光而短暂致盲,从而获得逃生的机会。
乍一看,叉到的鱼体表光滑,没有锋锐的鳍,也没有其他具有攻击性的器官。
就连它的牙齿都非常细碎,别提防御力最强的战车,就连最脆弱的兵虫都能够轻易抵挡这种小鱼的撕咬。
显然,被捕获的新奇鱼类是素食性的。
知识面最广的斥候眯起眼辨认了一番,发现这是一条青线鲦鱼。
该鱼种无毒,喜群居,体长通常小于四十厘米,生命周期为三年,恰好在这颗星球上走过一轮四季。雄性身侧的青色条纹蔓延至尾部,雌性的中断至腰部。
旱季差不多是青线鲦鱼最肥美的时候。
骤然下降的水位使得许多鱼类直面天敌的概率大幅增加,完全丧失活动空间。
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改变局面。
青线鲦鱼在最艰难的时刻选择洄游,它们将会顺着潮水来到出生地生活一段时间,并将宝贵的卵留在这里。
已知青线鲦鱼的卵可以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活长达十年之久,等到来年雨季来临之时,便会从卵中孵化,重复种族的生命轮回。
所以从河边挖的淤泥泡水后莫名其妙多出活物也很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
在水域中,想必存在大量刚才见过的水草。青线鲦鱼的牙齿无法撕开水草果实坚硬的表皮,只能等到果实自然腐化以后,再去抢夺其中的种子。
这也正是它们被吸引来的原因。
在青线鲦鱼的概念中,有免费的劳动力帮它们剥种子,不来白不来。
难以获得的食物肯定比那些容易获得的更有吸引力。
成功捕获青线鲦鱼这件事让虫族们看到了除被动等待以外的其他目标。
它们眼看今天是无法摸清涨潮和退潮的具体时间点了,干脆留下来捕鱼,然后将它们带回巢穴。收集的渔获在熏制成鱼干后也能够保存一段时间,不至于立刻变质。
至于熏制鱼干的任务,自然是交给留在原地修整的伤员了。
有了想法后,虫族们立刻投入实践。有部分虫族坚持叉鱼,还有部分虫族无师自通了另一种全新的捕鱼方式——钓鱼。
只见它们往随身携带的物资中摸索片刻,掏出了一卷由某种剑麻纤维制成的线。这种线较于苎麻纤维制成的线更加粗糙,但是相对而言比较结实,不易断裂。
经过加热、拉伸、浸泡几重简单的工序,便能够大幅提升麻绳的结实程度。
比起晒干的藤蔓,麻绳更能适配虫族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项需求。于是,自从采集者发现剑麻和苎麻并带回巢穴后,虫族很快便接受了它们制成的新工具。
其实一开始虫族使用的是苎麻,它生长在山谷林地和平原地带的草坡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相对容易获取。
但很快,虫族们便发现由苎麻纤维纺成的线虽然触感细腻柔软,但是不太结实。
于是,采集者们只得在纺线的过程中额外添加一些其他草木的纤维进去。在这一过程中,采集者们意外发现了剑麻的存在。
剑麻的长相和苎麻有着明显区别,乍一看绝对不会把它们认作同一物种。它主要生长的林地中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带,较之苎麻更加难以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