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外头的蝉时刻不停的叫,吵的人心里烦闷,一九六零年的夏天,格外的热。
上河村是位于大梁河上游的一个村落,村子人口百八十人,壮劳力也多,田也种的不少,虽然不算富裕,但是在周边几个村子里头也算的上中上游。
洛大山在院子里头抽着旱烟,自己种的两棵烟草,晒干了叶子细细卷成烟丝,美美的吸上一口,对这农家汉子来说就是绝佳的享受。
他黝黑带着皱纹的面庞也舒展开,等看到他媳妇王美凤端着一盘没动过的吃食从堂屋里头出来时,眉头又不自觉纠结在一起。
“又没吃饭?这可咋办啊?”
洛大山不待自家媳妇回答就烦恼道,王美凤手上拿着的盘子里头装着一个白面馒头,颜色不是特别雪白,有些泛黄,还有一碗鸡蛋炒辣椒,嫩黄的鸡蛋配着绿色的辣椒,看着很开胃。
这样的菜色,在1960年已经是乡下顶顶好的吃食了,有些穷苦人家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一顿白面,更不要说吃鸡蛋了,鸡蛋一般都会攒起来,拿到供销社卖了,然后买些火柴肥皂牙刷,一年也能省下不少钱。
哪能像王美凤这样直接蒸雪白的馒头配着炒鸡蛋吃,也就是洛家富裕,才能能经得起这么造。
王美凤给老洛家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洛大山还有四个弟弟一个妹妹,这个时候还没有计划生育,一家数十口人都是正常的事情。
洛家最大的一子一女已经成家,洛爱国和洛小红,洛爱国有手艺,在镇上国营饭店里头当厨子,日子过得很不错,厨子这个职业现在极其吃香,当厨子首先自己饿不到,其次能捞些油水,这个不见荤腥的年月,不知道多少人羡慕洛爱国的工作呢。
洛家老二和老三都是还没娶媳妇,老三年纪还小,老二确实是该提上议程了,这会儿两个人都从田里干活回来,这么热的天,大家中午都休息一个小时,不然中暑了得不偿失。
洛老爹就是上河村的村长,为人很有威信,早些年跟着读了几本书,识字,是村里难得的文化人,也是因此当了村长,村里人对他都是服气的,他媳妇王美凤也是个爽利性子,在村里人缘也吃得开。
但是此刻洛村长和他媳妇有些愁苦的盯着他们手上的那盘子馒头配鸡蛋,脸都皱成了苦瓜。
这都是因为他们那娇生惯养的小女儿,洛姝。
这小女儿是王美凤三十岁怀上的,在那个年月,这妥妥的是高龄产妇啊,这会儿的女人都坚信着伟人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豪壮话语,王美凤八个月时还大着肚子下田插秧。
结果见红了,小女儿八个月生下来,瘦小的一只手就能捧住,大家伙都觉得这个早产儿都活不了,结果精心养着,竟然平安长到了如今十三岁豆蔻年华,谁不说一句,老洛家会养孩子。
要洛大山说,这小女儿就是王母娘娘身边的童子下了凡,根本不像他们乡下能养的出的孩子。
孩子自幼体弱,肩不能挑手不能扶,其他家的小孩去外头打野菜,他女儿在床上一躺半天,其他家的小孩去放牛,他家女儿连鸡都不让她喂,就是金尊玉贵的小姐,也不过就是这么养着了。
身体不好,胃口也不好,自幼就吃不了太多东西,他们给炖的土鸡,好不容易淘换来的白面,洛姝从小到大没断过,洛爱国心疼妹妹,有时候还买点那些新奇玩意儿来给妹妹补身体,就是麦乳精这种稀罕物件,洛姝都喝过一两桶。
就是这样养着,洛姝也成日在屋里头歇着,就这么说吧,村里的人一年到头都看不见洛姝一回,都不带出门的。
洛大山敲了敲烟杆,看了眼馒头,道:“这馒头昨天蒸的,小闺女儿肯定不得吃了,你等下喊爱华爱民两个吃了吧,唉,她热天不是爱吃凉的吗?等会拿个甜瓜放水井里头,晚上对付两口吧。”
王美凤点点头,把馒头放到了桌子上,那两个儿子正躺在板凳上睡觉,鼾声震天,那就等他们起来了在吃,洛爱国会开拖拉机,但是最近都忙着在田里栽秧,暂时用不到拖拉机,他就跟着一起下地了。
而洛爱民则是想让他去学个木匠手艺,有个手艺在身,以后不愁挣不到钱,由此可见,洛家父母都是比较有远见的人。
他们住的是一排四间的砖房,村里还有几户是土坯房,这个青砖大瓦房可是很让人羡慕的,这还是洛爷爷建的房子,洛爱国和妻子在镇上住,他妻子是护士,他们自己在镇上分了间房子,洛爱华洛爱民一间,洛大山王美凤一间,洛奶奶一间,还有一间厨房,洛姝的房子是后来在旁边搭的,一小间砖房,前头就是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