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13章(2 / 2)

那高挑的女郎却站在一旁冷着脸,拿眼睛斜睨着推门进屋的两人。

“这,这郎君怎么是个光头……”红娘暗暗吃惊。在她眼里,只有两种人会是光头,一种是和尚,另一种是刑犯。

“小生先走了。”法海也不想被人盯着审视,决定先走一步。

“别忘了你的帽子。”玉青将地上的巾帻捡起来扔给他。

法海将巾帻戴好,臊了张大红脸匆匆跑走,显得像是落荒而逃,比之前的刘贤捕快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酒楼小二目不斜视,低着头收拾房间里的垃圾,不敢言语。红娘面上极不好看,却只是假笑两声,对玉青问道:“小青姑娘,你这……”

“不用再相了。”玉青也耷拉着脸,直说,“婶子你替我回了许家姐姐,多谢各位的美意,相了这些天没半个相中的,懒得再浪费功夫。账单记在我姐姐名上,等她有空了自会来结。”

说完,玉青也走,留了红娘在原地踏脚叹气:“这姑娘……还想嫁人不想了?亏得她姐姐……”

这会儿是傍晚时分,西湖边上的街还热闹着。

玉青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市,想要寻觅和尚的身影。和尚个儿高,有八尺多,在人群中是显眼的。

他沿着西湖边走,走到了钱塘门。

太阳正正从西边的灵峰山往下落,金色的光透过天际的薄云,洒在西湖的湖面上,波光粼粼。苏堤、白堤熔着温暖的橙,拢着反射柔光的游船,倒是一派美景,让没找到人的玉青也没有太多失落。

他想着明天再去安家茶铺见和尚也行,便抬脚往前,准备坐船回孤山。

“玉青。”

他听到有人在叫他的名字,转了头,看到宜年沐着霞光站在人群中。

和尚已经换回了僧袍,神态祥和,单手执礼,头顶光亮,像是一尊圣洁的佛像。

玉青心里突然升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让他痛苦、不安、难受。这与蛇妖的危险预感有关,趋利避害,他下意识后退了几步。

和尚却走到他的身边,拾起他的手,将一个包裹塞给他,笑道:“给你的。”

玉青有些恍惚,打开来看,是一大包他最爱在安家茶铺吃的酒酿桂花糕,足足十六块,能打发好多个下午。

“我做的,花月楼不能带外食,那时候不方便给你。”和尚说,“我身无长物,给不了什么。但若是玉青你告知喜欢的吃食,我可以去学着做。”

作者有话说:

----------------------

(1)小剧场:

玉青:和尚说要给我做吃的,他爱惨了我

法海:小青应该不会再误会身无长物的意思了吧?看我给他造个句子

(2)暂时不搞抽象了,搞抽象都要被锁我也是醉了,给宝宝们讲一下心里话吧。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就辍学了,也没有找到工作,靠着回收塑料瓶和纸壳换的零钱支撑到过年。我也不敢跟爸妈说我已经流落街头,放弃了学业。现在年过完了,我又要假装去上学。他们还以为我马上就能够毕业在大城市找到好工作,我不忍心他们担心我,只能偷偷在隔壁镇捡垃圾去换钱。如果有哪个朋友能给我的收藏点亮小星星,将会是照亮我黑暗人生的唯一光明。

第11章第十一回

快要入冬,天更冷了些,平日里在杭州城忙货运的汉子歇了工,一些回城郊的老家,一些改换了别的活计。

安家茶铺的茶饮生意淡起来,只有脸熟的街坊会在晌午修整时要碗茶喝,其他时候都没有什么人流。

生意的重点转移到了糕点上,每日做几笼桂花糕、茶糕、条头糕、酥油饼、定胜糕、桔红饼,到入夜前都能售尽。收入倒比前些时候喝茶的旺季还要好些,只是每日都得五更起来忙活,比打更的鸡还要贪早。

近日安澜娘家妹妹嫁人,央求她回村里帮忙。如果她回去,要走十天半个月,非常耽误铺子生意,家里两老两小没有着落。所以她是不打算去的,但娘家写信三催四请,令她日日叹息。

法海知道她的为难,便提出由他来顾铺子。他已经学会了绝大多数糕点的做法,可以独自掌厨。

两个小姑娘日日去绣娘那里学绣工,不学的时候法海会教她们认几个字,很容易打发。至于瘫痪的叔公,安婆婆一直贴身照顾,也不用法海费心。他只需要每日做够饭食,让安家这四口人吃饱就好。

“可是,阿年你是和尚,姑娘们也不能总是吃斋菜……”安澜犹豫不决。

“肉类非为比丘而杀,便不应以比丘为犯戒。”法海笑着向她解释,“我为他们所做的菜虽是荤菜,并不是我杀的生,也不是为了我而杀的生,此生也没有落入我的口中,所以不算是我破戒。他们想吃什么菜,我可以给他们买,也可以给他们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