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康派给徐晏的不是自己的人,如果非要细说的话,这些人还真是圣上的。
历代皇帝都有一个通病,不相信守边的将军。
但是大部分的将军又恰恰是忠于皇室的。
所以他们对圣上派来监督自己的人只当什么都不知道。
“国师,不管属下是谁的人,绝不存在国师所认为的那种有包庇的想法。”
这已经是今天徐晏第三次质疑他们了。
这些人本来拿着圣上的指令,在这里作威作福惯了,平日里是连将军都不放在眼里的人物。
关键是武文康也从来没有想到在他们面前树立威信。
现在一个区区还没正式上任的国师对他们指手画脚的。
“还请国师慎言。”
“或者说国师是觉得,圣上的判断不对?”
这可是一个大帽子。
徐晏再气,也能想明白这其中的厉害关系。
当下缓和了脸上的表情。
“大人,我不是那个意思,您也知道这其中的厉害关系。”
“这两人跟武将军的关系可不一般,要是他们逃到了武将军的地方,我们还捉拿得住?”
“国师,这到底是圣上的意思,还是您的意思?”
“瞧大人您说的,这当然是圣上的意思,难不成我能改变圣旨上面写的东西?”
“国师,李大人,将军跟他们的关系跟你们一样,我们都是效忠于圣上的,将军这么年在边塞做的这些事儿,一桩桩一件件,跟李大人的思想觉悟绝对高度对齐。”
“李大人,您不能因为国师是从京都来的,就这么说我们将军啊。”
武文康的副官长着一张娃娃脸,说话的时候语速又快,加上他不会京都话,讲着一口边塞的方言。
徐晏听的一知半懂的。
“他再说什么?”
李大人哦了一声,“他没说什么。”
“是吗?”
“下官哪敢骗国师大人?”
“他们肯定从后山下去,那方路直通西域,我们不方便大张旗鼓的过去,李大人,你对这边的路熟悉。”
“国师大人,我们只是辅助您找人。”
“这是圣旨。”
“国师大人,这到底是圣旨呢,还是你的意思呢?”
“两位大人都别吵了,大家都是为朝廷办事儿的。”
“李大人,你们这是在做什么?”武文康骑着马,身后还跟着一支队伍,是徐晏从京都带来的人,“我们刚才从弄个东面的小山坡上来的,没有见着他们二人,不如我们先去寨子上面问问情况?”
“将军真没看到公子无忧他们?”
“真没。”武文康看了一眼身后跟着的人,“国师若是不信我,月余前公子无忧的前往边塞的消息你会告诉我?”
“再者,我从城里出来后,一直跟你的人在一起,我做了什么,他们一清二楚的。”
“先上寨子。”
“请。”
武文康故意落后徐晏几步。
这样满足了徐晏的心理。
又表示了自己的立场。
其实更重要的是方便跟自己的副手说话。
“文康哥,这京都来的官员简直都不讲道理。”
“你声音小点儿,人家听得到你讲话。”
“哦,那我不说了。”
“你小子就算说的是方言,我也能听懂。”
“要是没我帮你们,将军你觉得你哪点儿小伎俩能逃过宫里来的那些人?”
“我们将军......”
“好了。”武文康拉了副手一把。
“武将军,说实在的,站在民生的角度上来讲,这边塞确实没有比你们武家更合适的人,但是这不是圣上要的。”
“多谢提醒。”
因为周围的人太多,他们也是话到即止没有说过多的东西。
封双能感觉到那个李大人往自己藏着的位置看了一眼。
这是早就知道自己在这里。
刚才他跟徐晏的矛盾,应该也是他刻意制造的。
能让京都来的人帮自己打掩护,确实难得。
封双等他们全都走了后,换了条路,在路中间寻到他让早就等在这里的孩子。
孩子们带着事先准备好的颜料和铜镜。
封双直接当着孩子们的面给大家表演了一把这几天给他们讲的故事中的易容术。
“山上来了很多官府的人,你们回去的时候小心些。”封双交代着,“他们肯定能过会问你们寨子上有没有外地人来过。”
“放心吧,我们知道怎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