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还算镇定的,凤、珠两个妹妹眼都看直了,口中的惊呼就未曾断过。
“连驿站也比我们这一路住过的要气派。”
季凤道,她们在驿站卸了车辕,将牛拴在厩中,自己背了大包小包的橐囊,跟着引路的小吏,上至二楼的客舍。
不少外地客商也在驿站落脚,口音各异。
吸引季胥注意的,是一队车队,总有十人,都是汉子,他们在楼下吃酒说话。
听话口,是从乌伤来的,前往长安赴役的戍卒,下一站也是彭城。
他们这车队,以其中一个押车的车父为尊。
季胥望了眼,那汉子形容高大,言谈间一股豪气,唯独吃了酒,抚摸着袖口细密的针脚,说:
“此行唯一放不下的,是家中的老母。”
“我的姑舅大母咧,吴县的驿站住一晚就得六百钱,倒比一路住的翻了两三番,不过房间是大点。”
才在下面给了房钱,季凤娴熟的放了行李,一面铺床,一面道。
季胥将窗户打开,只见外头过往热闹,肚子咕噜噜的饿了,她道:
“你们在屋里闩上门,我下去将那茄子给做了,咱们中午吃茄盒。”
这茄子还是昨日在过路的乡市买的补给,天气热,再不吃要放坏了。
她寻至驿站的厨房,给管事的厨啬夫塞了二十个钱,借了他们这的一口大灶来使。
如今还是中午,吃中食的人家到底在少数,厨房并不忙,厨啬夫得了钱,便不为难,给她用了。
她到隔壁市内,找肉肆买了块肉,泡发点自家带的韭脯,茄子切成半开口的圆状,喂进剁碎的肉沫,在面糊里裹一圈,再在韭菜里沾一圈,下热油里炸,那声音和下雨一样好听。
一阵香飘来,勾的人陶醉不已,站在灶边的厨佐,咽了有半车口水。
他本是被叫来这,看着季胥,别教她偷了厨房的东西。
却见这小郎,调料、刀俎,都带全了,除了柴禾,一点没碰厨房原有的,她用过的那口灶,也都亲自在收拾。
甚至还递一块炸好的给他。
“小郎,你尝尝我这茄盒,好吃的。”
厨佐欢喜的接了来吃,那茄子外酥里嫩,兼有股子韭香,内里的肉嫩而不柴,一口险些连舌头都吞了,话多了起来,
“瞧你年纪与我相仿,竟有这等厨艺。”
季胥一面收拾,一面道:“我也是爱做这些,自小学的,我问一问,这驿站的客商,多是哪来的?”
“南来北往的都有,大多是东边买、西边卖,走南闯北的贩贾。”
厨佐吃完一个,爱的连手指的油都嘬了一遍,眼角不住的瞄那碗里剩的。
季胥又递一个给他,打听道:“我听说咱们吴县的铜器、细葛布出了名的,想来那些贩贾也贩卖这两样了?”
厨佐道:“卖的,我见过这样的贩贾,小郎也想做?你有车船?”
季胥道:“不过一辆赶路的牛车。”
“那不成,人家有车队漕船,还得□□押送,你这样独的一辆牛车,不成事的。”
季胥不过想挣点沿途的盘缠,这住宿嚼用是笔大开销,到了幽州还不知是何境况,万一滞留的时日长,这五个银饼就不够用了,是以,季胥顺道想挣点钱。
她们下一站是彭城,处在获水与泗水交汇处,水陆交通发达,属于经济繁华的交通枢纽,她若能顺道带些吴县的货物去那,不愁脱不了手。
只是,银饼变成货物,路上就惹眼了,香饽饽似的容易招惦记,若特特雇打手护送,这点东西不值那个本钱;
若能和车父那行赴役的戍卒一道同行,再好不过了。
“去去,我们一行十人,行装从简,只为赶路,岂有工夫与你一道,误了役期你可担待不起!”
如今服役,是按县逐车编组,每车十人,送往服役地点,车父是这十人之间的领头羊,他为人正派,也不收季胥的钱,将门一关,不愿与她一道。
过会子,车父与通行戍卒在楼下吃酒,只见一厨佐给他们端来一盘圆溜金黄的吃食,他道:
“站住!我们可没点这个!”
厨佐道:“这是一个小郎送的,他说与你有缘,送你们就酒吃。”
“何来的缘?”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你们的牵挂是一样的。”厨佐按交代的道。
车父本想驳的,一闻此言,便默住了,问道:
“那小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