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去哪儿?不是还有一日假吗?”
“年节里,铁肆活儿多,早一日过去打铁,后几日便轻快些。”崔广宗道。
廖氏一面系着襦裳,“那你等会儿,母给你做两个豆脯,带着路上吃些也好垫肚哪。”
“不用,母进去睡吧,我去了。”崔广宗这便大步出了院子。
廖氏叫也没叫住,哆哆嗦嗦回屋了,她汉子崔大翻身问道:
“广宗走了?”
“可不是,铁肆也累人哪,这天都没亮都就得打铁去,真遭罪。”廖氏埋怨着躺回去。
崔大犹自嘀咕了一嘴:“昨日看他在路边和陈老伯说了会子话,还想问他是什么事呢,这会子就走了。”
“阿姊,后头有人。”
季凤挨着,悄悄和季胥道,只见半里远,亮着火把,映出个高大模糊的人影。
“先别慌,我们自走我们的。”
但她们这里推车,到底行路更慢,明显听到一阵鞋响,人影压过来时,季胥停了独轮车,准备待那人先过去,再作打算,好在前方亮起一片火光,是巡逻队伍,为首是尤游徼,已是渐渐朝这头来。
“是我。”
听的耳熟,方看清眼前的是崔广宗,不知吃什么长的高大,得有八尺。
头戴皂帻,一身半旧的皂襦袄,穿的一身漆黑,简直浑在了夜里,若非近了,谁也认不出这是他。
“你这是,去铁肆?”季胥问道。
崔广宗木着脸,没有言语,只是点点头,看似心情不好。
到底是同乡,又有记忆里的印象,季胥放下心来,继续推了车行进着,尤游徼近前了,盘问过他们去向,便向旁处巡看了。
剩的他们三人,便正好同路向县里去,隔的不远不近,走不多远,崔广宗道:
“你们也太慢了,这车就有这么重?”
季胥道:“你若是赶时辰,可以先走,没事的,不用等我们。”
“究竟还是我来替你罢。”
说罢,便将举了的火把递给她,等她接去。
“不用了,这挺重的,你先走罢。”季胥跟他不熟,因而婉拒道。
“虽说我不如冯三与你要好,到底也是小时一处玩的,这么客气做什么?倒像变了个人。”崔广宗看了她一会,说道。
季胥便松开车把手,找补了一句:“是么,兴许是离家久了,生疏了。”
崔广宗便不言语了,弯腰推了车,身影沉默的向前。
季胥接了火把在后头,牵了季凤,有自己的思虑。
不过季凤的话,很快又勾回她的神思,
“阿姊,卖豆腐挣了钱,你最想干什么?”
“凤妹先说,最想干什么?”季胥道。
季凤畅想了一番,好些想头闪过,道:“我们一起说。”
最后,都异口同声道:“打井。”
不禁相视而笑,因着以卖吃食为营生,便极其费水,像半夜里做豆腐,一瓮水都不够用的,还得去公用的吃水井打水回来。
天黑黑的,举着火把来洒了水,来回得走二里路呢,就提回来一桶水,费事又费力。
更别提平日洗漱了,一旦日阳好,三姊妹洗头洗澡,那水是一趟又一趟的提,季凤是看久了阿姊这样忙累,不禁心疼,便惦记着打水井。
季胥也觉有一口在灶屋前的水井,能便宜许多。
“本固里,除了冯家,还没有第二户有自己的吃水井的呢。”季凤道。
因着打井请人费钱,买陶井圈又贵,那讲究的还得设井栏、井棚,更别提每年立秋日,浚井改水,都是一笔支出,因而
本固里都还是早年里,各家出钱打的一口吃水井,用到今日。
自家也有一口井?季凤光想想,便足了劲头。
“再围上院子,买些鸡鸭来养,每天都能拣鸡鸭子吃,这日子想想就好……”季凤美道。
“都会有的。”
季胥想的还不止这些呢,一路说着话,也不觉脚下累乏了。
出亭门时,向亭内喊了亭父来开门,亭父哈欠连天盘问了去处,便开门放行了。
走到这会,天也擦亮了,在黄土里灭了火把继续向县城去。
季胥腾了手,道:“也不好让你一直替我,你歇歇罢,下剩的路我自己来。”
“这又不累人,打铁比这吃力多了。”崔广宗道。
见季胥一再生分坚持,便撂下车给她,抬脚大步走了。
连季胥包了几块香煎豆腐给她,说:“这一路难为你了,几块豆腐拿着吃罢,不值什么,就是有些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