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39章(2 / 2)

呃,好普,这是可以说?的?吗?

平平无奇的?起手句,甚至不?如刚才赵小郎的?大气。而且是错觉吗,意?象怎么怪怪的??

苏轼的?声音陡然顿挫——

“更漏欲断清声消,韦编忽吟到谢桥。”

话音刚落,梅尧臣就狠狠拍了下桌子,吓了所?有人一跳:“混账!”

他指着张及甫的?鼻子骂道?:“你就是这么读圣贤书的??”

张及甫满脸呆滞:“啊?”

他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挨骂呢!

扶苏抿着嘴,转过头去,深藏功与名。

这就是他写简单四言诗的?另一个?作用啦,和这首思春诗撇清关系!

严格意?义上讲,这首并不?能叫做思春诗,但?全诗的?最后一个?典故“谢桥”,却大有问题,让整首诗都沾染了缠绵的?味道?。

“谢”,特指东晋才女谢道?韫。

“谢娘”、“谢桥”则衍生出了佳人、心上人所?在地的?意?思。

最有名的?是晏几道?的?“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又譬如说?纳兰性德的?“谢娘别后谁能惜?”

放到这首诗里,“韦编忽吟到谢桥”,翻译过来,我读着圣贤书,不?知不?觉跑去和心上人幽会去啦。梅尧臣听了能不?生气吗?

但?一眼望去,谢桥?平平无奇地名而已。

这么隐蔽的?典故,张及甫能看不?懂吗?

他必然不?懂的?。

说?起来,扶苏能想起用这个?典故坑人,还是晏几道?在场的?缘故呢。

他在心里双手合十:让我们谢谢小晏!晏门!

谢桥典故关乎风月,梅尧臣当然不?会和学生主动解释。但?围观的?学生里有听出门道?的?,一传十、十传百,看张及甫的?眼神一下子都不?对劲了。

——当着博士的?面?,就敢写思春诗。博士不?在他还敢做什么,啧啧啧,简直不?能细想!

张及甫一看周围人的?反应,就算再笨也知道?自己被?暗算了。

他连忙说?道?:“这不?是我写的?,是他,是他!我全是抄的?他的?!”

梅尧臣根本不?信:“张及甫,你胡说?也要有个?度,这位赵小郎今年?才三岁!他能懂那些淫词吗?”

“是真的?,是真的?,我都是抄他的?……”

张及甫立刻去掀扶苏桌上的?草稿纸,可他掀了半天,翻出来的?只有几张废纸,上面?被?涂满墨水看不?清原来字迹。

反倒是他自己稿纸上誊抄的?笔墨,成了这首离谱七言绝句唯一的?亲笔。

扶苏对上张及甫的?眼神,wink了一下。

做坏事之后要消灭证据的?道?理?,我还是懂的?。你不?会以为,我今年?真的?三岁吧?

-----------------------

作者有话说:来晚了,写诗可真是挤牙膏一样,挤死我了。

本章20红包~

第28章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国子监明明是大宋的最?高学府,怎么会有这种草包在呢?

连区区一个他都比不过。

扶苏托着?小下巴,沉思道。

“赵小郎,做人要?是一味谦虚就没意思啦。”苏轼摸了把扶苏毛茸茸的发顶。他刚才趁着?师生哗然之际,偷偷和自己的小伙伴们站在了一起,现在又说起了小话。

“你也不想想,你是一般的三岁吗?”

扶苏撇嘴:“那你还不是不一般?”

苏轼可是看到思春诗的第一眼就笑?出声。要?不是张及甫作为作者首当其冲,就他那么明显有问题的表现,肯定也会被梅尧臣狠狠说上一顿。

苏轼却笑?嘻嘻的:“我?本来就不一般嘛!”

不过,聪明如他也不没想到,刚才竟然是扶苏从中使坏。只以为是张及甫恶有恶报,思春过头,把自己思到沟里去了。

这倒也正常。一般说小孩子是神童的,多指的是他们的知识而非人情。

许多事只有到了年?龄才会懂。

就像苏轼,他的知识储备远超同龄人了吧,连“谢桥”之类的风月典故也一眼明白,但他最?多也只是明白而已,自己是绝对写不出类似句子的。

什么,你说,思春诗的作者是三岁小孩?

那也太惊悚了吧!

再加上扶苏提前销毁了证据,众目睽睽之下,这口?黑锅严严实实扣在了张及甫的头上。

任由他再三强调自己并非原创者,别人也只以为他在嘴硬。做错事还不悔改,简直没救了。

梅尧臣当众宣判了处罚结果:《五经》每本抄上一百遍,三个月內不许出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