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记书坊的刘掌柜派人告诉百薇,他那里来了些好货。
那刘掌柜原先在礼部做个小文书,托病辞去文书一职,开了这刘记书坊。
明面上刻印经书、论语等经典书籍发卖,暗中刻印很多禁书,在汴京找了几个信的过的书铺,私下偷卖,销售非常火爆,每日刻印都来不及。
几年下来,仅靠着禁书,便赚了好二十几万贯。
因着他家书籍种类多,质量好,太学生都喜欢在他家买书,书坊生意越来越火爆,所以很少讲价,普通的经书五十文一卷。
若是禁书,就要看禁的程度和市场认可的程度了,不限制价格,尤其是孤本,那就更值钱了。
云初到了那里一看,原来刻印了苏轼、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诗文集,还有米芾的字帖,五贯一副字帖,干脆买了一百卷诗文集、十幅米芾真迹。
云初带着帷帽,问刘掌柜是否还有其他书籍,不限制。
刘掌柜也是略一思索,小声道:“有是有,就是不太适合小娘子看,一般都是男子买了去。闺房之乐。”
云初一阵轻咳,她不是要买这种书,而是孤本古籍,甚至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字画,请掌柜帮忙留意。
刘掌柜见云初也算是他的大客户了,毕竟谁家出手一买就是几十万卷书籍啊,“不妨告知小娘子,那种古籍孤本大多在世家手中收藏着,比如吕相家,藏书两万册,春明坊宋绶家藏书三万册,有官职、文人家子弟可以借出来,我记得王相公家孙子王隶没事就去宋家借书。还有一个地方,是官家的藏书,三馆和秘阁的藏书,三万多卷。”
云初思忖着,宋家、官家,加在一起六万卷,若是每卷刻印一百本,她就有六百万卷,任务进度条刷的一下完成一大半。
难就难在,谁能去借出来。
直奔唐家金银铺,要说卖冠子、金银首饰,其实汴京城内有很多家,比如俞家馆子铺,新式的冠子、黄金首饰、翡翠、白玉,都有很多种。但是最大的一家,还是唐家金银铺,款式多,金子成分足。
云初每次到访,都是掌柜亲自接待,雅间奉茶,看样式。
这次新上的金镯,款式不错,四时花纹金镯、金缠钏、缠枝花金钳镯、花鸟纹鎏金等等,按照重量,价格不同,平均每个三十贯。云初一口气买了六百个,也就是一万八千贯。
跑去附近的秦家瓷器铺,定窑白瓷碗、碟、盏、杯,二十八文一只,采购两万三千只,送货到延和坊周家。
此时,藏品累计一百六十六万零二百五十件。
在梁家鞍马店采购了五套,马鞍、缰绳、脚蹬、脚蹬带、汗垫、护肚,花费二十贯,剩下一贯钱,回到延和坊周宅。
她也算是在汴京内城有房了,二十八间厢房,六个厅堂,超大花园,家具一应俱全。
延和坊这个位置,相当于首都一环内的位置,周边全是市易务等官家单位。
将来可以在最西侧墙角,开一侧角门,修建一个铺子出来,正好可以做香饮子铺子或者胭脂铺。
云初在宅子里逛了好一会,大致规划了一下种植花卉、草药的位置。
自己单独的宅子,就是爽,想躺想干活,随时出入空间,没有任何担忧。
在空间内,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着急的干活。慢悠悠的喂了鸟,把鸡和兔子,从一侧赶到另一侧去吃菘菜、菠菜。
夏天小娘子们都爱佩戴茉莉、石榴,于是云初跑去挖出五百棵素馨、含笑、茉莉、栀子、凤尾兰,剪下三百枝石榴花。
春夏一旦结束,花季几乎就结束了,秋天只剩下卖菊花。
还有茄子、瓠瓜也会结束,这些能赚大钱的品种一旦结束,就得靠新的补上。
趁着今天有时间,就多干一些农活,准备两天至三天的货品库存,以防止断货。
跑去摘下各一百斤林檎、金杏等,茄子、瓠瓜两百对,捕捞螃蟹一百只、虾一百斤,放在水桶里。挖出各种草药,以便竹沥每天制作一点。
夕阳西下,晚霞洒满汴河,跟染了色似的。云初驾着马车,哼着歌才进家门,便看见坐于天井之下的绯衣男子,不是燕驰又是谁。
百薇凑过来小声说道:“阿姐,你前脚出门,后脚燕大哥就过来了,在这等了你一天。”
云初咯噔一下,内心大叫不好,他公务应该挺忙的,在这等一天没见人影,平地炸雷的节奏。
燕驰缓缓的睁开双眼,睥睨的看了云初一眼,直接拽着她进了闺房。
云初心虚道:“有话就在外面说,不要动不动就闯女子闺房好吗?”
燕驰一把把门锁上,面色阴沉,把她逼到墙角,“你今天一天都干什么去了,让我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