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这一切,把五十棵姚黄抱出空间,收拾妥当,开了门,准备去烧壶热茶,翻箱倒柜,才发现家里的茶叶罐子只剩下一点点碎茶末,家里真穷啊。
王家日常杂货铺的伙计依着地址,送来了六百个竹筒,云初付完剩下的五百五文,就拉着弟弟妹妹们一起把姚黄的根部装进竹筒里,再填上一些院子菜圃的土。
青木四个人面面相觑,阿姐啥时候买了牡丹花放屋内了,难道是之前就放好的。
青木犹豫着说到,“阿姐,咱们去州桥夜市摆摊,得先去有
司衙门交租子,领一个摊子牌号。去年我卖草药,差点被打板子,就因为没交租子,幸好隔壁崔七当牙人,平常跟税吏们处的不错,好话说尽,当时补交了租子才免了一顿打。”
云初是真没想到,她今天在大相国寺山门口,没人来找她要租子啊,也没听曹阿婆说起过。
青木又接着道:“在街巷阡陌摆摊,都得交租。小摊位一个月租金三十文,大摊位六十文。另外,要保持摊位干净整洁。若是过商进城,路过汴河上下锁或者陆路,只要是进城就得交过税百分之二。阿姐今天去的大相国寺,是不用交的,寺庙做慈善,免费提供的。”
云初长叹一口气,创业不容易,从古至今,在哪都得交税、交租。
汴京城的夜生活,四季不停,风雨无阻,全天候营业。即便冬天风雪交加,阴雨不断,夜市照样开。
更何况如今春风熏的游人醉,憋了一冬的汴京人呼啦啦全都出门逛了。
州桥夜市上的美食非常多,去逛州桥夜市的人更多,百万人口的汴京城,富贵迷人眼。
青木提前出门去交了租子,领了号码牌,三百八十号。
汴京城的牡丹,还在结花苞阶段,云初的姚黄牡丹领先一步,硕大的花朵,吸引了一众文人墨客。
有人道:“你们看,姚黄,姚黄,提前开了,瞧瞧这花朵,这么大,你们见过这么硕大的花朵吗?”
“小娘子,你这花养的真不错,有什么养花秘方吗?”
云初笑笑,“也没啥秘方,就是精心伺候着,注意水土、施肥。养花跟养人一个样。”
“售价几何阿?”
“八百文一棵。成吗?”
“我要两棵。”
“哎,哎,不要挤啊,我也要两棵,好花成对。”
三百八十号摊位开张,挤满了买花的人群,苏叶收钱,其余四人搬花,一盏茶的功夫,五十棵全部卖光,得钱四十贯。
兄妹五人边逛州桥美食街,边各种尝美食,水饭摊、烤肉摊、肉脯摊,熟食店,专卖鹅、鸭、兔肉、鳝鱼、包子、鸡皮、腰肾杂碎,基本上一份十五文就够了。
吃饱喝足,又买了野鸭肉、滴酥、炙猪皮,带回去明天吃。
云初特意去寻了个木匠摊子,摊子前摆放着些桌椅板凳,还有各色木料,并没有她要买的蜂箱,老木匠看她瞅了半天没开口,实在忍不住了,直接问她,小娘子要买啥。
云初笑着问道,“蜂箱,可会做养蜜蜂的蜂箱。有底板、蜂巢框架、蜂王网、蜜蜂蜂房的。”
老木匠一听,眉开眼笑,“你可找对人了。这条街,就我会做。不仅会做蜂箱,蜂箱做好后,还会给你暴晒,消除木头味道。不瞒你说,老汉我姓方,以前家里也是养蜜蜂的,后来有一年冬天太冷,蜜蜂被冻死大半,损失惨重,后来就没养了。小娘子,养蜜蜂不容易啊。你不怕被蜇啊。”
“不怕,实不相瞒,我娘是医女,蜜蜂能蜇人,也能救人呢。”云初在现代,就看过祖父用蜂毒治病。
青木和苏叶对视了一眼,怎么没听娘说过,难道是很早之前阿娘教阿姐的,好像也说得过去。
双方又商量了一下价格,方老汉提出一百五十文一个箱子,包去木头味。当云初说出要买三十个时,兄妹四人一把拉住阿姐,刚赚点钱,不能这么花下去。
方老汉一看,大单要没了,主动降价十文一个。云初又砍了二十文,最终一百二十文一个。
云初又跟方老汉定了五个铁网门,宽四米,高两米,铁网中间有很多缝隙,但缝隙不要宽过两寸。
方老汉比划着手,七十文一个,云初又杀价杀到五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