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似并没有,就算她与自己同住同一府邸,也并未像自己那般遭受到别人的冷眼。
甄嫣然看着余蓓,恍然惊觉,身为女子,纵然这世道压在身上的痛苦再多,只要足够坚韧豁达,或许就能像余蓓这般,让人生如自己所愿。
此时月上枝头,街道上的行人越发稀少,出城后乡间的道路更是荒无人烟,只剩月光。
进村后,车马声吵醒了一些村户,大家都打开门窗往外看。
“好像是村东那婆子家小姐的家人。”
“是那位啊,总算又来了,那小娘子整日都想着她的娘亲呢。”
“只是可惜了,她那出身……”
“嘘,甄姑娘是个好人,帮了我们村那么多,不能如此说,只要小姐在咱们村,就不能让小姐被人看不起。”
王婆子也听到了路上颠簸的马车声,她身边的小女孩也坐起身,抬头看向门外。
小姑娘名叫婵婵,今年三岁,从记事起,她就一直跟着王婆子,娘亲只有偶尔才来看她,爹爹确实是问也不能问起的人。
婵婵很懂事,不再问起父亲,却也期待娘亲的到来,虽然娘亲每次来,都冷冰冰的,不像王婆婆那般喜欢亲昵她、疼惜她。
王婆子打开门,见着自家姑娘时,黑暗中,眼底月光莹莹,一双已经浑浊的双眼,瞬间清明起来:“姑娘怎么来了!”
她近日也听闻了一些宁府的事情,可传到乡下的消息不知扭曲了多少。
王婆子上前扶住自家姑娘的手,这可是她从小带大的小姐,如今却……
“姑娘,那宁府的夫人,是否磋磨了你?”
“我可没有!”余蓓从甄嫣然身后冒出来,吓了王婆子一跳。
第75章
王婆子是甄嫣然母亲的奶嬷嬷,一直跟在甄嫣然母亲身边,甄嫣然母亲嫁入甄府,她也未曾离去。
甄嫣然和甄嫣然的母亲都是她带大的,比起自己的儿孙,她对甄嫣然母女俩感情更深。
甄嫣然生下婵婵,宁靖风得知甄嫣然生的是个女儿,便不怎么在意,甄嫣然也就生出了想要将婵婵送出去养的念头。
“甄家已经全家流放,即使我留在京城,如今也是奴籍,她跟着我,终然宁靖峰愿意将她带回宁家,她也摆脱不了乐奴之女的名声。”甄嫣然曾经是这般对王嬷嬷说的。
王婆子也就带着婵婵离开了,去了城郊的乡下。
她们这些人,在甄家遇事时,就已经被甄老爷放了奴籍,如今婵婵便是记在她名下。
这是宁靖峰不知道的事。
王婆子这些日子听闻了许多宁家的事,唯恐余蓓针对自家姑娘。
此时余蓓突然跳到她面前,她不仅因为突然多了一个人而吓了一跳,也因为突然出现的人是余蓓,而来不及收起脸上极其厌恶的神情。
余蓓晃荡到王婆子面前,为自己解释:“我不仅没有做磋磨姐姐的事,我还,给姐姐退了奴籍,她现在已经是良籍了。”
余蓓可不是什么内敛的人,她既然做了这样的事,且为了这件事花费了大半嫁妆,她当然不会藏着掖着。
果然,王婆子听到这话后满眼震颤。
从她家姑娘进了教坊司那一天起,她就期盼着有人能够将她家姑娘赎出来。
她一直信任宁公子,她以为要将她家姑娘落籍良籍是件很艰难的事情,曾经还劝过她家小姐多给宁公子一些时间。
未曾想到,这个才与她家姑娘相识不久的夫人,明明应当与她家姑娘万般不和,却是将她家姑娘从教坊司救出来之人。
她看向甄嫣然,又看向甄嫣然身后的丹秋,带着期盼询问:“当真如此吗?”
丹秋从甄嫣然拿到籍书那一刻,一直很激动,眼眶通红,声音有些哽咽,说不出话,只一味的点头。
王婆子也是瞬间湿了眼眶,本要哭出声的她立刻抬手捂住嘴,声音嘶哑的叨念着:“终于、终于,姑娘终于不再是奴籍了!”
余蓓微微挑眉,满眼都是骄傲。
她就知道,散尽一大半嫁妆换甄嫣然一个清白身十分重要。
王婆子赶紧将三人迎了进去。
她们所住的房子算不上太好,但堂屋却干干净净,暖黄的烛光将小小的堂屋照得很温馨。
王婆子给几人端来几张凳子,又要去烧水。
甄嫣然连忙拦住她:“嬷嬷不必如此,我们这么晚前来,是来见婵婵的。”
正说着,旁边卧房门探出一个小脑袋。
虽光线昏暗,余蓓一眼便看见突然出现的小女孩。
她柔顺的头发披散在脑袋上,眼底带着刚醒来的困意和朦胧,一双小小的手扒着门框,探出半张脸,看着堂屋里的几人。
她目光从王婆子身上扫,逐渐转移到其他人身上,最后落定在甄嫣然身上时,她一双眼睛越来越亮,眼底的困意半点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