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片刻,殿内景象映入她的眼中,一旁立着的宫女见主子回来了,下意识便要发出些动静,却被周岚清微微抬手制止。
她虽至,却仍离有一段距离,在有些迷蒙的视野中,不由得微微眯眼聚焦目光,只见一名身姿窈窕的淑女端坐于殿内一侧,虽看不清脸,可通身的气质宛若一朵开得正盛的月季,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
周岚清看完了,也不欲于此地驻足,抬脚往女子的方向走去。后者闻声
而立,态度恭谨,就连行礼的细微之处都做得十分妥当。
待后者起身,周岚清才挂上些许和煦的笑颜:“本宫来迟了,令方小姐久等了。”
两人皆入座之后,方菀才为抬起脸来,露出一张清秀文雅的脸庞:“公主殿下不嫌臣女近日叨扰,臣女已然感激于怀,又怎敢对此存有旁意呢。”
周岚清依旧淡笑,也不着急引出主题:“早就听说端王爷几次提起过你,如今一见,还是他将你说得保守了些。”
方菀顺着她往下聊:“皆是二位殿下抬爱了,臣女常闻殿下盛名,也在端王殿下跟前有幸听及。”
“是么?”周岚清看上去是被挑起了兴趣,实则也是想听听周澈与她的关系到了何种程度:“都说了些什么?”
“即为八字可称:智勇才貌,四项皆全。”方菀说完,还不失分寸地补上一句:“恕臣女失礼。”
周岚清面上承情地笑了两声,可笑意却不至眼底:“方小姐不愧是出身名门,也难怪母后也中意你了。”说罢,她又忽然道:“再有中丞大人,虽未见过,却也听闻与贤王关系不错...”
话至一半,却生生止住,倒像是真的无意提起一般,话头一转:“本宫不该多言,还望方小姐不必放在身上。”
而方菀从始至终面不改色,还是那副恭敬的姿态:“臣女不敢。”
周岚清素来不是喜欢刁难人的性子,之所以三番两次地严苛行事,只想试探对方的秉性。现如今见其这幅模样,明白面前人虽表面温和,实则内里多少也有些坚硬,心中不由得高看了她几分。
可她到底是摸不准对方的意思,若是对周澈真心,是否会因那事生出怨怼?若并非真心,那她所图为何物?
于是她转变迂回话锋,开门见山问道:“说起来,本宫还挺好奇方小姐是如何与端王相识?”
说起这个,方菀的脸上终于浮现出类似于女儿家的表情,一开口便是:“臣女只记得那日是灯元...”
此言一出,周岚清面色一惕,所幸对方微微垂着头,并没有看到她的刹那失态。
“臣女同贴身婢女一同出门,途遇醉汉闹事,端王殿下及时出手相助,这才幸免于难,后于书院结识,这般相熟了起来。”
“原来如此。”话虽如此,可周岚清却敏锐地感受到了些不对劲,若按照时间推算,那年应是同周靖...因此她又试探道:“端王从前都是在宫中一块过的,大抵是头一回出门,不想竟恰巧救下方小姐,看来你们是天生的缘分啊。”
“是端王殿下德善兼备,胆识过人,独自一人将臣女救下。”
“嗯...”周岚清松了一口气,也不再纠缠这个问题,她看着眼前人,实打实地挑不出任何毛病,若是作为弟媳,她自是满意得很,毕竟就周澈那个性子,正好与其最相配不过。
又结合起刚才方菀说的话,猜测其应是真的心悦周澈,要不然以她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近来自己表现出的阻拦之意,也敢急匆匆地上门来呢?
想到这般,周岚清不由得在心中默默地叹了一口气,只觉得周澈这小子真是有福了。
既如此,她也说不出什么为难人的话了,若是日后...方菀的知道了,自己帮着她些便是了。
至此,周岚清终于表现出与方才尚有些虚伪截然不同的亲和:“其实我也早得知你们两人的心意,若是你愿意,我去同母后再说说,定个好日子,将你同端王的婚事办下来,你也常进宫来,到母后面前多走动走动。”
这忽如其来地一番话,令一直保持冷静的方菀有些措手不及,不过周岚清的如此态度,也让她很快明白了对方这是接纳她的意思,连忙回复道:“臣女谢殿下成全。”
“什么成不成全的,”周岚清将事先就准备好的玉镯掏了出来,边说边递给她:“这是特地为你准备的,看看喜不喜欢?”
方菀本想推却,可接触到面前人的眼睛,一瞬间竟忘了拒绝,后者看她这幅样子,只觉得比刚才那敬人远之的神态生动地多。
方菀之后内心隐隐生出些旁的情绪,连带着原先的状态不再,于是挑了个好时机,适时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