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a本周推荐的就是这么一家公园,离容鸢家大约5个街区,平时人流不算密集,来回路程刚好符合十四这样8月龄的小狗的运动量,整体环境也有利于十四的社会化训练。最重要的是,公园附近的广场还有linda力荐的一个餐车。
情人节这天,容鸢牵着全副武装的十四,踏着积雪中由人力打扫出来的一条通道,从附近公园散步回家。她手里多了一份厚重的纸袋,里头放着3个热乎的,据linda说是全世界现今最好吃的古巴三明治。
前几天上午雪都很大,容鸢就没带十四出门,今天她起床开窗确认了窗外雪停了,又看天气预报确认了上午没有下雪,这才带十四过来了,没想到餐车也刚好有营业。容鸢决定学会将这视为一种幸运。
容鸢一家两代人居住近40年的这座城市,一直是本州乃至整个东北部亚裔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主要人群由移民,和本市几所顶尖大学的留学生组成。其中受中华文化辐射影响的东亚裔及越南裔占比很高。经过这些人的不懈努力,本市大前年便将中国新年也定为了官方节日。
容鸢发现这这件事,还是她月初带十四去散步的时候。不同于以往记忆里的2月印象————仅有零星几个东亚裔和越南裔的家庭门前悬挂了红灯笼或是贴了新的春联————整个社区的街景都被点缀上了喜气洋洋的红金两色。她惊讶春节文化在本地的传播速度,询问了雀,才知道了中国春节现在已经是本市的官方节日。
“而且老外很喜欢,可以放假,也不用带对象回家看爸爸妈妈。”正宗老外lance还补充了一下,逗得雀和容鸢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其中的道理,容鸢回中国住了快四年的缘故,是十分了解的。圣诞节甚至不放假,比起春节,中国人也更愿意过圣诞节,就图它是个没有传统节日压力的热闹。
由于今天是情人节,银白画布上的红金色块中间还浮出了不少粉色,沿街的餐厅和花店纷纷挂上了符合情人节主题的装饰,成了居民们拱卫的月亮。
容鸢牵着十四信步走着,随意一瞥,都能透过橱窗,看到爱侣们依偎在诉说爱意的花束旁,或是挤在一起分享甜腻的热可可和松饼。她猜这会儿,她那对热恋中的朋友恐怕也腻歪在她们那个小公寓里。
雀的父母暂时还不能接受,那个老跟她回家的“咖啡色女的”,其实是她的女友这件事。因此明明离家很近,雀也宁可躲在lancel的小公寓里,而不回家过春节。
她们俩倒是问过容鸢,要不要过来陪她过节,理由就是温无缺赶不回来,她们看她孤家寡人,作为朋友十分心疼。被容鸢笑着打发了。
容鸢其实没有很看重春节。
李筠身为一个前途大好的名牌大学学生,未来的栋梁之材,由于喜欢男人,拒绝结婚生子而远走异国。他国内的父母、亲人不愿意理解他,据说还把他名字从“族谱”上划掉了。李筠一直说,他上没有祖宗,下没有地主,既不供奉,也就没必要过春节。
慕容延钊则是很小就出国了,家里为了尽快融入当地,不过传统节日,他自然也不懂。
两位父亲也不避着容鸢,在她懂事后就跟她说明,为何她们家不像社区的其他亚裔家庭那样大张旗鼓地庆祝春节。于是容鸢早早就习惯了,春节对她们来说只是个普通的故国节日。
倒是李守节刚被接回来那年,有问过他们为何不看国内春节联欢晚会的录播,也不吃饺子,更不守岁。慕容延钊只得紧急去附近的华人超市买了2盒速冻饺子,专门煮来给李守节吃,但守岁是别想了,晚上9点他们就把李守节摁回床上让他去睡觉。
容鸢有生以来第一次正经过春节,并根据年俗,完整地参与了那些从农历腊月初,一直延续到正月的庆祝仪式,还是被朱鱼接回国那年,在朱鱼家经历的。
然后那年还没过上元宵节,她又被寒香寻接走了。寒香寻本意是想代替束手无策的朱鱼,更好地照顾她,不巧突然碰上有朋友进了急诊,加上当时国内应对流行病的政策原因,寒香寻去医院一趟就被关在了医院,整个年过完了才回家。
那个春节便这么中断了。到元宵节为止,容鸢就和初中生寒江寻一起,围着仓鼠十三的笼子吃外卖。小区不让外卖员进了以后,她俩就自己煮泡面吃。也算是过了一个(调味料)滋味很重的年。
那之后她在中国又过了三个春节,年年都陪着寒香寻守岁。同中秋节一样,寒江寻的大年夜是必须去陪家中四老的,大年初三才回家。容鸢则反之,等初三寒江寻回家了,她就要去朱鱼家拜年,再小住几天。两个人会在元宵节汇合,一起吃寒香寻煮的元宵。
对容鸢来说,温无缺没办法陪她过春节,因为事出有因她是可以接受的。反而寒香寻和朱鱼不在,会让她觉得,这个时间段的生活里少了点什么。
容鸢一路算着时差,在想明早起来要给寒香寻她们打下拜年电话,走到家门前时,一抬头差点被一团红火正面撞飞出去。
在国内一点也不怕冷的寒江寻,正穿着鼓囊囊的鲜红色羽绒服,从她家台阶上一跃而起,两个跨步冲到她面前,给了她一个结实的熊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