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平撇了撇嘴,没有回话,祁紫山也没有回应,只有曲青川点了点头,“好。”
在李疏梅心里,她是支持费江河的。
空气冷清了一会,曲青川说:“虽然顾笙锁定为第一嫌疑人,但是我们没有找到她的任何证据,我们没办法拘捕她,只能她传回来问问话,常规问询。”
马光平担忧说:“可是万一她什么都不招呢,这些时间线,在她眼里是没有价值的,只要她坚持不开口……”
常规问询,顾笙可以什么都不说,十二个小时她就可以离开警局,除非有证据。
“去顾笙家搜证呢?”祁紫山说,“现在姜琴玉第一被害现场还没找到,如果是在顾笙家中,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祁紫山的话让略显紧张的气氛平静下来,费江河说:“那我带紫山和疏梅去一趟她家吧,正好也可以旁敲侧击探探她。”
曲青川思虑了下说:“可以,但,顾笙现在应该自认为是很安全的,我们一旦找她,她就会认为我们警方怀疑她,她有可能潜逃,所以我们要安排人对她进行监控。”
第二天早上,祁紫山顺利拿到了搜查令,费江河带着疏梅和紫山,还有两位痕检科同事,一起前往顾笙的住所。
在理发店上班的顾笙接到了通知,答应马上回家一趟。
这是一栋新小区,里面的住户并不多,楼外有许多装修垃圾堆,应该是今年新入住的小区。
顾笙很快出现了,她骑着一辆女士电动车回到楼前,停好电动车后,顺手摘下头盔,乌黑的长发从头盔里胀开、散落,如一团随波逐流的海藻。
李疏梅他们就站在楼道口等待,顾笙提着头盔走过来,礼貌道:“你们好,又见面了。”
她看起来比较平静,忧郁的眼睛也弯了弯,实际上她现在的工作单位和住所都被警方监控,她可能没有察觉,但是不代表她不知道警方已经怀疑了她。她的平静,在李疏梅看来,更像是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
“方便去你家看看吗?”祁紫山把搜查令展示在她面前。
“警官,我想问问,你们是不是怀疑琴玉的死和我有关。”顾笙平静的脸上浮现几许忧虑。
费江河安慰道:“顾女士不要紧张,是常规调查,你是姜琴玉的好朋友,所以我们需要对你进行一下排查,希望你能配合。”
“我愿意配合,可是……”顾笙犹豫了下,渐渐地眼神里像是有微光在波动,“我很心疼琴玉,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也希望你们早日找到凶手。走吧!”顾笙眼睫压了压,主动上前引路,拿出钥匙开门。
楼道里的结构是两家住房,房门对房门,顾笙开门时,李疏梅观察了下,对面房间没有住人。
“这栋楼入住的住户多吗?”李疏梅在她开门时问。
“不多,有一些在装修,平时很吵,我是因为便宜才租下的,我反正大多数时间都在理发店,深夜回来就不吵了。”顾笙推开门,迎三人进屋。
李疏梅踏进门,打量着屋子,这是两室一厅的屋型,装修很简单,但家具基本都齐全。客厅里有沙发,一张圆桌,几只凳子,还有一把躺椅。
靠近阳台处,有块画板,画板上是空的,画板下摆放着几板颜料。在画板旁边的凳子上,静静趟着一摞厚厚的油画。
五个人戴好手套鞋套,费江河一边观察房间,一边问:“在这里住了多久了?”
“半年。”
“好,我们随意看看。”
痕检员很专业,提着专业仪器,率先进入了卧室。
在客厅转了一圈后,李疏梅跟着费江河进了洗手间,洗手间不大,白色瓷砖地面洁净无尘。费江河蹲下,在漏水槽边,伸手摸了摸,李疏梅知道,他在确认这里是不是分尸现场。
洗手台上有一面镜子,李疏梅发现镜面旁边有把手,应该是一只带镜面的柜门,她拉开镜面柜门,里面是三层隔的小空间,放了许多化妆品,她仔细瞧了瞧,有几瓶化妆品的牌子和姜琴玉宿舍抽屉里的是一样的。
但这不能说明什么,因为她们本来就是好朋友。
她把镜面柜门关上,镜子缓缓转动,忽然镜子里出现了一张脸,那张脸上的眼睛带着锐利寒冷的光芒,她吓了一跳。
镜子很快合上,李疏梅再确认时,镜子里的眼神变了,变得缓和了许多。
她扭头朝后一看,只见顾笙就站在门口,她的脸庞和眼睛刚才就倒映在镜子里,在她回头后,顾笙却抿了下唇,微笑问道:“李警官,需要帮忙吗?”
李疏梅不动声色,摇了摇头。
费江河将漏水槽的铁网取了起来,戴着手套的手伸进去,掏出了几缕长头发,那应该是顾笙的。但他仍旧将头发放入了物证袋。
他很细心,又检查每一个角落,然后起身,告诉李疏梅:“我们先出去吧,让痕检同志进来。”
痕检同志带来了专业检测设备,让痕检同志进来就是为了检查地面和墙上有没有血迹。
痕检员进入洗手间后,李疏梅走向对面的卧室,卧室刚刚被痕检员用仪器检测过,地面泛起一股轻微的刺激性味道,这是鲁米诺试剂的味道,是专门用来检查血迹。
李疏梅掩了掩鼻子,观察着卧室四周,一眼看上去这就是一个女孩的闺房,有化妆镜还有衣柜,李疏梅打开柜门,衣柜里的衣服很丰富,色彩较鲜艳,和姜琴玉的衣柜有些像。
又翻了翻兔子图案的床被,还有化妆盒,没有什么发现,李疏梅又回到了客厅,她拿起那摞油画,这些画笔法很一般,显然比姜琴玉差了不少,画作内容不尽相同,这很可能是顾笙的课堂练习。
翻着时,一张梵高的《星空》豁然映入眼帘,她对这幅画几乎有些神经过敏,这幅画有些笔法出奇的好。这不是顾笙的笔法,她画不出。
风格和姜琴玉画的《星空》很像,但是又不一样,有些线条已经超出了姜琴玉的笔法。
她将画放在画板上,特意走远望了望,忽然,微弱的金色流光在画上跳动,它好像在告诉李疏梅这幅画不简单。
她想起来了,崔锐,这幅画有一些细节很细腻,颜色掌握自然流畅,在崔锐的办公室,就有一副《星空》,这幅画的某些地方很接近那张《星空》。
梵高的后期作品通常是使用扭曲线条作为绘画笔法,但是很多人在临摹时却不自觉揉进自己的画风,譬如姜琴玉使用更多的是大块色块,而崔锐的线条已经是专业级别,柔滑细腻,简单来说,那是他的特色。
仔细端详后,李疏梅渐渐发现,这幅画有两个人的笔法,一个是姜琴玉,一个是崔锐,崔锐的颜料在上层,这说明这张画最初是姜琴玉画了很大一部分,崔锐又补全了一小部分,这是他们合力画的。
这里为何出现崔锐的画,难道是她看走眼了?她转过头问:“顾笙,这是谁画的?”她想知道顾笙怎么回答。
顾笙两手相抱站在客厅门框边,正冷静地看着她,因她提问,她走了过来,凝视着画板上的画,回答:“是琴玉画的。”